前言:

在动画播出之前,由于小众圈子内的某种共振,确实令人感到这似乎是什么很厉害的作品。然而,随着实际播出,很快就能认识到作品的人物扁平、世界观稚嫩、冲突表现过于简单等问题……直到我一次又一次被“傻子都能看懂的异世界生活指南”一般的台词蹂虐,我才渐渐意识到——它一再生怕别人看不懂的,强调这样简单的“中心思想”,不会真是为了给“傻子”也能看懂吧?

需要声明的是,我对低年龄层的作品并无恶意,实际上如果我真反感了,也应该是我非要看的问题。

正式开始这篇评论,内容围绕我的一个疑问展开,为什么一致性如此强的作品却能在需要复杂性、想象力的场合显得那么拙劣?

一致性是指人物的名字、对话的设计、单集内的表达等,几乎任何地方都将“直白”两个字贯彻到位了。通常来讲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没有想象力”或是作者偷懒的体现,但问题在于从头到尾几乎没有过于滥情(回忆杀属于本作核心呈现寿命论的依赖路径,尽管每集都切看着很滥情,但确实都克制了情感流露)、弄巧成拙的表现也称得上是一种作者掌控力的体现,如果不是刻意为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能有没注意到的读者心想“怎么就哪哪都直白了”或是认为某某集的思想明明讲得很委婉深刻呀,关于后者,我认为芙莉莲表达方面的问题在于过分依赖乐观主义(或是“日常生活的治愈力”)而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体察;例如说作品试图将下迷宫塑造为一种典型的应该更生活、更慢悠悠的活动,因为在“迷宫”中我们总是有尚未发掘的乐趣;这里有很明显的对于人生的暗示意味,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可能会死人,疏忽代价非常大”的场所,换成现实生活的语境:你就要高考了,临近的日子除了翻书对什么都心神不宁,这时我看出你的情绪不好,劝你不要太在乎结果,生活中除了高考也有很多值得在乎的事情。是不是有一种“硬要说也对,但你未免太事不关己”的味道,事实上你们能够想象芙莉莲真实面对一位亲属死于迷宫的冒险者吗?

包括反复出现的由于“任性”而遭遇宝箱怪的场景;这里的宝箱怪没有得到任何诸如生态系统等世界观底层逻辑的刻画,并且明明画着牙齿却能将吞下去的人完好地吐出来,以至于哪怕芙莉莲反复被吃,也仅仅只有“好黑,好怕!”这样的心理表现。这里的宝箱怪真的是(令人感到可能存在的)一个怪物吗,还是一个出于角色萌点需要而出现的工具?

总之,这种总是充斥着单方面臆想,世界观搭建毫不成熟的作品,几乎将作品的可靠性完全摧毁了,而只是在一再徒劳的见缝插针地赞美生活。一再运用着“虽然事件看着很危险、很严重,但其实可以更舒缓巴拉巴拉”的公式来营造效果,在解答上却完全没能正视(哪怕是异世界的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本身。

关于直白,我想请芙莉莲的观众回想一下,整部作品中人物们到底讲了多少“场面话”,一般又都在认识之后的多久就开始坦白自己的回忆,并且解说这些回忆是如何塑造了自己。这与“单元回”无关,你可以再看看同样是公路动画的《奇诺之旅》是否会将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讲得这样简单易懂(非褒义)。最为典型的则是讲到魔族擅于欺骗的场景,一旦“欺骗”败露魔族就似乎丧失了骗子所应有的复杂性,而开始简单直白地阐释自己的行动目的与逻辑,即使这在三次元的现实中可能产生与目的不符的反效果。

……我确信了芙莉莲的直白是一种有意为之,但前面的表述内容多是“人生哲理”的范畴,我也不好说作者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的内容确实很难懂,以至于每每都不得不掰开揉碎了来讲。直到魔法考试,我发现作者连人物的一些极其基础的小算计、克制关系、比赛规则也是这样不厌其烦,生怕读者看不懂地反复讲述;我感到事情不对劲了起来,又看了看“我杀我自己”、“人类的无限可能性”、"寿命论"这些老土而(尤其是芙莉莲止步的层级)意义不明,但小孩子很可能觉得一眼酷的桥段,这部画风如同画本一般精致唯美的作品,可能真的就只是画给9-14岁人群所观看的想法,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最后,没有文本内容的芙莉莲确实很厉害,制作组的强大画力能出色地画出动作的瞬态感,人物表情的演技也很棒,尽管由于人物表情少的关系而体现得比较少……在一些安静,一动不动得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中,芙莉莲作为长寿种无所谓时间消磨,强大而又纤细的身姿确实颇具类似神性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