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短评字数就写到这里来了。

我总觉得这部看似客观记录的片子对琴琴来说太残忍。18岁的女孩,被迫在镜头前展露所有不堪,她紧握的双手以及一些下意识对镜头的躲避。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有许多骄傲,感觉一切都被家人、困窘的生活甚至是镜头后面的导演打碎了。“这就是你想要的真实”,大人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她却把一切看透彻。她够懂事了,在父母不在的时候,撑起只有外婆和弟弟的家,割猪草,掰玉米,背着最大的筐子,承受那些难以言说的孤独。父母也许爱她,但在她1岁时便出去打工。漫长的隔阂,匮乏的沟通,以及下意识的对弟弟的偏爱。总对孩子说,要好好读书,但是却只期待儿子能够做出一番事业,那么对女儿原本的期待是什么呢?读书之后呢?(讨厌导演在镜头后对琴琴的这种凝视)

但是有关春运的一切又那样真实,疲倦的绝望的,无言的情绪被镜头外的人捕捉到,又传递给了观众。08年的广州春运记录尤其让人窒息,竖起的人墙,翻越栏杆的人群。不过过去了10多年,那些绿皮火车,几十小时的硬座记忆仍旧留存在我们的生命体验里。因此不管怎样发展迅速,把一切通通抛诸脑后,总有些东西是摆脱不掉,深刻记忆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