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长久地被我放在“知道但一直没看”的地方。三个小时讲述一位传奇女作家的一生远远不够,但对于“爆米花电影”爱好者的我就长过头了。从前,我是没耐心花如此长的时间了解一位作家的。直到我专业课上到“东北作家群”部分,看到萧红“投名状”的照片。拍照时,摄影师一般会说:看镜头。照片里萧红自然就看向了我,我也看到了她,历史的连接让我看完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商业街》,然后点开了《黄金时代》。

...
寄给鲁迅的“投名状”

戴锦华老师曾经开玩笑地说:“片场有一句话叫,你看哪里不好看镜头。”这是电影拍摄的基本法则之一,为了维护电影构建的“梦幻”空间,我们要将摄影机隐藏起来。但《黄金时代》里经常出现人物直视观众的镜头,像人物访谈,像“秀才”镜头(走着走着发现镜头)。电影主动将幻感破碎,在这个特定的题材强调真实性,加强时代的连接。

...

...

二刷电影时,我在某些情节打开了视频平台的弹幕,看到一些观点:“她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自己养活自己”“真是够了,文人圈子,最脏”“这马上就靠上第三个男人了”,这些观点让我感到时代真在进步,道德评判标准或许也在进步了,我们好像远离了“娜拉出走后”的社会情境。

毕竟炮火隔了岸,就像看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