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叛逆动物,片名叫《又是希望的一天》,导演意图必现。映后观众却说,哪有什么希望,都是绝望。逼得主演宋宁峰调侃说,我们当时的名字叫《又是绝望的一天》会不会好点。
胶片拍摄,现实主义题材,纪实风格,这部“后疫情时代”聚焦中产城市人群与外来自由从业者的影片,质朴又顿涩,呈现出与时代略显距离的质地,倒是更像90年代风起云涌的现实主义作品。

《又是希望的一天》拍摄于2022年的杭州,正是所有人在与Y情共处到几乎快“斯德哥尔摩“的最后关头。口罩不再成为必须盔甲,而成为了一种个人选择。当你想要隐身遁形的时候可以戴上它,当你想要和人真正靠近的暴露自己的时候,你必须要摘下它。
所以在影片里,危力见外卖员的妻子徐晓霞,他戴着口罩,而徐晓霞却是不戴口罩的。虽然从法律层面,危力甚至是更占理的一方,但是从道德、良知、人性的角度,他显然完全落在下风,甚至他自己的内心也无比清楚。所以哪怕他的声音再大,姿态再张扬,却无法脱下口罩和对方说话。

如果说口罩和疫情是影片的底色,那算法和被算法裹挟的人就是前景里的主角。
影片海报的副标题叫“在算法中奋力前行”。
“算法“可以算作是我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集大成作品,无论你是规则制定者、一线从业者、浑然不觉的消费者,都无一例外活在“算法里”——外卖行业的配送时间是算出来的,直播主播的流量是算出来的,网约司机的派单顺序是算出来的,当然孩子未来所走的道路、夫妻关系里的亲疏也是一遍遍推演、比较、计算出来的。
外卖员承担的职业风险只是一个缩影。算法可以带来多少便利,就会同时带来多少困顿与挑战。“算法“的背后不止是科技的力量,同时代表社会的一套标准、一种要求、一双隐形的手。对于中年人而言,这种“困住”的感受尤甚。

男人总是比女人脆弱,一旦被社会抛下,就好像要被从世界上抹去,慌不择路。跟随男主人公“危力“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被堵在人生中段的恐惧与迷茫。曾经的互联网新贵,短短几年,也已经成为”古董“,在全民直播的浪潮里双眼迷离。这一刻他面对外卖员的优越感终于退行了。时代的列车轰然向前,平凡人的无力在这一刻交汇。
导演用一个老者在公交车站的自言自语,带出了他在客观描摹下的一点点情绪。古人把这叫做——无可奈何花落去。现代人可能会酸溜溜的来一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