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长评,短评写不下

文艺中年的厕所工生活。据文德斯自己表示,整部拍摄了一两天后就不再排练,转而以更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制作,仅仅17天就拍完了全片,役所广司贡献了灵魂附体般的表演,他成为了角色本身,戛纳影帝实至名归,最后一个镜头堪称神仙降临,可以说是导演与演员相互成就的典范。

尽管具有极其朴素的纪实气质,电影的剪辑节奏反而相对偏快,但也没有过度急促,将叙事的步调处理得相当完美契合--再快一点会打破纪实的平稳气息,再慢一点又会让电影落于沉闷,而本片恰好抓住中间值,剪辑的意图感被隐去,每个剪切之间构成了自我的内在运转。故意略去的大量背景,省略的人物下文,不再要求观众全心代入、成为角色,而是旁观一个“他”的故事。文德斯的大量影片都展现出他对城市的兴趣,本片对于城市气息的捕捉还要好过德州巴黎不少(当然这是出于不同选择)。

画面极富有美感,浅焦的近景和特写将角色与外界划开,但远景又时刻提醒着你角色与城市之间的密不可分,主观镜头带来对自然和他人的细致观察,就“观察”这一点与柏林苍穹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电影以这种形式向我们表示,我们在身处同一个天地,但我们的内心住在不同的世界,在广阔的世界标下几个据点,连成一片属于自我的世界,从这种角度而言,完美的日子也是种对年轻时期“向外”观念的镇静剂,无论是复古的生活方式,还是数年不变的生活轨迹,都是一种远大志向的回收,对于平和的呼唤。但电影也并不止于塑造一个幻想乡的美梦,一次偶遇、一个工作变动,一句亲人的言语,都能轻易戳破自我世界的薄膜,喜怒哀乐的情绪一瞬间蜂拥而至,文艺诗意的生活终究无法带我们飞向月球。

如果一定要说缺点,作为一个从虚构故事出发而以非虚构方式拍摄的电影,难以避免的质疑就是故事本身基础的漂浮,以及主角所处身份与其爱好是否错位。电影其实给出了一点解释,即主角原本来自富有的家庭环境,至于观众是否接受如此说法,就见仁见智了,而我仍然无比喜爱整部电影的小津式的平和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