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很久《哪吒2》应该用什么写法。影片本身并不复杂,理念表达得比较直白,大家一般都能看懂,不需要像我的上篇文章《娄烨·蔡明亮:都市中的跟踪与欲望》一样写大段大段文绉绉的解读。电影仍在热映中,找不到线上正版高清资源,不太允许我反复重看分析镜头语言和美学,何况这部电影注重的主要是视觉效果上的震撼(我认为做得非常成功)而非暗示性、风格化的镜头语言。我决定采用一种适合分析世界观宏大、人物有来龙去脉的动漫(如《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写法,从剧情细节入手,勾勒细节中隐藏的关于世界观、人物人设的信息。动漫会通过一个场景揭露世界和人物设定的秘密,但不会一下子全盘托出,需要你在星罗棋布的细节中打捞拼图的碎片,补全世界图景剩下的角落。

一、 为什么无量仙翁说天元鼎是阐教的根基

《哪吒1》最出圈的两句台词分别是“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和那句相当中二但也相当有节目效果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成见”和“命运”这两个关键概念是哪吒与敖丙反抗的对象。如果说《哪吒1》中的“成见”和“命运”仍是虚空中漂浮、不可捉摸的“自然”存在,《哪吒2》则让成长的主人公发现“成见”“命运”背后的权力结构:“成见”和“命运”是统治者主观编造的用来把人先天分为三六九等、合法化对异己的打压的策略,这是统治的意识形态;捕妖队、天元鼎则是增强阐教实力的物质基础;二者合力巩固阐教霸权永驻。反抗“成见”和“命运”因此并不能停留于“做自己”式的个人主义觉醒,而要对其背后整个权力结构做出不妥协的革命。洞悉“妖-人-仙”等级话术(意识形态)的虚伪和欺骗性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击碎天元鼎(物质基础)。

天元鼎被击破后,无量仙翁懊悔不已:这可是阐教的根基啊!这句话信息量极大,不经意间透露了阐教的虚胖和所谓“修行”这一公平竞争方式的虚伪。阐教拥有强大实力的根基不是展现给世人的那一套修行方式,不是阐教仙人修行得出类拔萃法力高强,而是他们有一套机制盘剥他人的修行增强自我。底层小妖以为遵循阐教的方式苦修、慢慢增强实力,便有机会跻身仙班;殊不知仙人的力量来自外挂,仙丹,而自己如若修炼出一定实力随时都有可能被找个借口练成仙丹,百年修行被人家轻松夺走。《哪吒》世界的硬通货是增强个人实力的“修行”,但“修行”未必要通过阐教对外宣传的正规方式(明面上的阶级上升通道)获得。

阐教的仙界,其实是一个“修行”资源的垄断集团公司,或者说一个帝国。

天元鼎,便是垄断集团吞并新兴小企业的工具,帝国持续榨取收益的货币体系。

十二金仙会议时仙翁谈及截教兴起,大有威胁阐教霸权之势,说明阐教仙人的实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强大;后来仙翁批评阐教仙人修行懈怠,自己不得已方才走向炼丹邪道,再次印证阐教的虚胖。实力不够,那就把有实力的他人定义为恐怖分子,加以掠夺,而他人多少碍于意识形态(阐教仙人地位显赫,捕妖队抓人是为了送他们接受教化)不会全力反抗。尽管前面打斗场景说明如果没有敖丙协助,捕妖队大概率奈何不了修行强大的申正道,申正道依然在捕妖队面前束手就擒——因为他相信家族拼命想跻身的仙界,代表的是正道。

二、 申小豹变成人为什么那么难

申家弟子相信阐教对外宣传的那套修行方式是实现阶级上升的正道,是公平的竞争方式,日夜苦修卷上天庭的申公豹便是明证。通过个人努力在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优绩,获得成功,这是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申家笃信正道,便是这套意识形态的受众。

但歧视内在于所谓公平竞争,人一出身已被分为三六九等,连起跑线都不同。

妖精参加面试需要在昆仑山排长队,哪吒拿着太乙仙人的推荐信便可大摇大摆走进玉虚宫找主考官。

申小豹的起跑线就在人类的后面,申小豹的修行之路先天比人类的更难,因为他要首先修炼成人形——这是公平竞争机制中专门为妖设置的歧视性附加考核。

申小豹变成人为什么这么难?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申小豹掌握变形术的困难程度和他在打斗场景中展现出的实力不匹配。申小豹的修行并不弱,只身一人轻松打倒几个已经位列仙班的捕妖队成员——他的实力已经超过底层的仙。即使有如此修行,申小豹变成人形尚不熟练,说明这项附加考核的难度真的很高。

公平竞争并不公平。申公豹不愿把游戏规则的真相告诉笃信正道、以他为榜样的少年。申家兄弟团聚那一幕的张力,来自天真与黑暗经验的痛苦相遇。

三、 捕妖队的队长为什么是妖

初到天庭,哪吒、太乙二人目睹捕妖队押送一批批”为非作歹“的妖去接受改造。太乙:捕妖队队长就是仙翁大弟子鹿童。随即犹豫半晌:我怎么记得上一任队长是申公豹。

这个细节绝非闲笔,因为后来龙王敖光击败鹿童、鹤童二人,后者露出真面目:原来这两位仙界中高层都是妖精出身。太乙的犹豫告诉我们捕妖队队长不是什么体面工作,当队长的人绝非善茬;两任捕妖队队长都是妖由此便绝非巧合,是无量仙翁的御人之术,权谋之术。

《哪吒》的等级制世界里保留了流动性,让受到制度性歧视的群体获得上升希望;只要妖足够出类拔萃,也可以做到仙界中高层,但被安排的职责,是干脏活。直接接触到统治黑暗面的宪警头子的职务要交给一个低贱种姓。这类人从小受尽歧视,能忍人之不能忍,方才卷出一条出路;又为身份而焦虑,极度自卑,对于地位有深重的不配德感,对于统治者的青睐容易感恩戴德,容易控制;让妖干脏活而不用自己动身,名义上也更说得过去,关键时刻或许还可以当成替罪羊。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谈到统治者-护卫者-被统治者三层社会结构对应的金-银-铜出身等级制时也保留了部分流动性。金父可能生出银子,铜父也可能生出天赋异禀沾金带银的孩子,此时便需要把这些孩子安排到他们应属的阶层等级上去。但有趣的是,苏格拉底谈论的阶层流动是不对称的:金父(统治阶层)的孩子如果灵魂里有破铜烂铁,就要打入农民-技工被统治者阶层;而农民工人的后代如果灵魂中有金银,要帮助他们成为护卫者-辅助者,而不是统治者(即使他们灵魂中有金子)。低贱种姓的天赋异禀之人当然可以上升,但只能成为护卫者-辅助者,统治阶层的宪警、军队,而非统治阶层本身。

鹿童和鹤童的建模很完美,但并不讨喜,跟反派魅力不沾边(非要说的话西海龙王倒是更有反派魅力),因为他们都是谨小慎微、令出惟行的工具人,这正是统治者所需要的宪警。他们会泄露仙翁的秘密吗?接触到统治黑暗面的人,自然知道自己的妖精出身可以随时成为被炼成仙丹的理由,大概是跟仙翁在一条贼船上共存亡的。

苏格拉底还把这套金-银-铜出身等级制称为“高贵的假话”,统治需要这套“假话”支撑。然而苏格拉底对假话的理解比“意识形态的欺骗性”更为丰富。关于出身决定地位的假话不止是用来使被统治者接受统治的,也是说给统治者和护卫者听的,防止他们堕落,对被统治者滥施暴力:让他们相信统治和护卫是天赐的高贵任务,进而爱护被统治的人民,不要对他们为非作歹。

阐教仙界的统治者代表的是正道,是不能师出无门滥施暴力的,这是十二金仙会议上其他金仙对无量仙翁的反对。他们相信统治的高贵。

“高贵的假话” 成功地欺骗了申正道,在其他金仙身上起了作用,但没能对无量仙翁起作用。因为他能让妖当他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