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想过遇见胡迁,他睡眠不好,眼圈青青,对着人讲话声音很小,把太老旧的画像扔进垃圾桶,他要是还在的话,肯定要把大部分的现在剧场爆火的戏剧都吐唾沫。就像短篇小说里,他写过把那个老掉牙子的剧忍受着看完。他表面赔笑,心里吐唾沫。忍受是不能忍受的事,更何况,戏剧已经在走向消亡。

还好,他留下了他的小说《大裂》和《大象席地而坐》。那个下午我因为彭昱畅去找电影的资源,那天是阴天,室友跟我讲今天没课,不要出门。我抬头看去,天空阴沉沉的,树影划在门上,黑的。室友问我又要看电影吗?这次看什么,我等着资源下载完毕,抱着羞愧的心情说道,是啊又要看电影。这次是四个小时的电影。室友的话题和视线已经转向微博热搜和食堂的饭菜。我拿起耳机,那是妈妈带给我的头戴式耳机,它的软皮有点破了,不过不影响我仍然喜欢它。

这部电影要是没有导演之死,我这种离文艺片远之又远的人,是不会知道的。这是我看得最长的电影,一刀未剪。

下午看电影,看完已经是晚上。没有吃饭,鼻涕眼泪用坏了两包纸巾。室友早已对我的感情充沛见怪不怪。这是个好故事,我心里对自己说。可惜再也没有了。对于镜头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彭昱畅抬头往单元的墙去看,烟灰和煤炭像是一朵花。这种浪漫很难再从别的导演看到。结尾的象鼻声和故事中间的火车轨道我都很喜欢。虽然我更喜欢小说《满洲里》的演绎。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打开网易蜗牛读书,把他的《大裂》全部看完,几乎五点才睡。幸好明天课在下午。《满洲里》的故事更加悲剧,力量更大,它在开头就把结局写了出来,大象把他踩死了。没有希望的象铭,没有等待戈多的迷雾。

只有死亡。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我认为的最有才华的年轻作家,就这样睡了。也许他在他的小说里

去往金字塔,去往沙漠旅行了。

这部电影彭昱畅贡献了他最好的演技,后来就再也没有了,只能说命运了。

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