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于拥挤的公路上,车堵的水泄不通,而男人基于从这辆汽车中脱困,想要脱离原本的轨迹,可两边拥挤的车内连门都无法打开,一辆辆满载人群的车辆中,一双双眼镜冷眼旁观着男人的徒劳无功。随着男人脱困而出,男人似乎获得了自由,可一根绳子将男人从梦境拉回现实,男人身边围满了医生。男人被叫醒跟随谈话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名导演。
伴随着激昂交响曲,人们在按部就班的领取着维持生命体征的水,也正是这时男人的心似乎被一位女性所吸引。电影开场的10分钟就包含了大量的幻想和现实的交织,而这也为本片打下了基调,电影主线是再讲导演基多想要拍摄一部电影,但实际费里尼在其中夹杂了大量社会学问题的讨论。短短10分钟就让人惊异本片的想表达的内容深度和复杂度,确实不由让人感叹本片是一部杰作。导演以自己的视角在梦境和现实中来回穿插,电影编剧,演员,情人,父母,制片人,资方,悉数登场,对电创意枯竭的压力,亲人的思念,现实的反思,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无法分离,童年的回忆,宗教对于孩童的规训等一系列话题都穿插在电影之中,并通过幻想和现实交织的方式演绎了出来。
基多的私生活宛如失控的舞台:他沉迷多段情感,却始终无法驾驭自己那贪婪的欲望,甚至幻想将所有女性汇聚一堂,以满足自我的虚幻需求。正当他沉浸于对生命中心的独白时,妻子的愤然离去则化为一声觉醒的呐喊:女性不再甘心寄人篱下,而是索求心中真正的归属。私生活的崩塌最终将基多推向虚无主义的边缘——持枪自毁,终结了他与现实的最后一线联系。而最后的庆典似乎映射了之前主教所说:"只有天堂才是欢愉的,现实则是苦难的折射。"当庆典结束身着白袍的基多在所有人退场后,孤独的离开了舞台,孤寂得如同梦醒时分的深夜。
本片不像伯格曼的《野草莓》,塔可夫斯基的《牺牲》等片,有着相对客观冷静的视角,本片从题材到内容不由的让人们感觉这就是一切宛若费里尼意识的任意涂抹,将自我中心的镜像与社会批判交织于银幕之上。通过将幻想与现实将其意识具象化,他为电影语言开辟了崭新疆域。费里尼在片中借编剧之口所言——“希望在现实与幻境的缝隙中找到突破”——亦正是他对电影艺术的终极告白。面对当下喧嚣的商业影像,《八部半》依然警示我们:真正的艺术,不因喧嚣而失声,不因光鲜而迷失。
个人评分:9.17分,一部不可多的的杰作,而本片也不由的让我想起了题材颇有些相似的《红毯先生》,些许宁浩内心想要《红毯先生》达到的便是这样的高度吧。
梦境,回忆,现实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新一代的挖井人
久未回家的锡南回到了自己小镇中的家,锡南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家中还有母亲和妹妹,父亲一直在坚持在爷爷的山上打水,可村里的老人都认为那里没有水。而锡南也在为自己的书进行筹款,同时想通过考试成为一名老师。可父亲沉迷于赌马,使得锡南在小镇上 ...
迷惘的灵魂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和,不丹的电影我仅接触过前些时间的《僧侣与枪》,电影走的是政治讽刺和社会隐喻的风格,所以本片先入为主自然带入了这样的观念。《十字路口的猪》这个标题就让人带有一丝遐想,熟悉电影的观众都 ...
平静之下的荒诞
久闻《堂吉诃德》大名,可因个人的浮躁从未静下心来拜读过原作,今日在找电影的时候,恰巧见闻本片,同时因未拜读过原作,便找来一看,看能否窥之一二。虽未曾拜读原作,但《堂吉诃德》荒诞早有耳闻,电影开始便是老年的堂吉诃德和一位看似是仆人的桑 ...
温暖又温馨
查兹一天在公园偶遇了一位优雅的女性:玛格丽特,从此两人互相救赎的故事就由此展开了。电影不断的穿插的回溯查兹的成长经历,讲述他成长过程中在教育上遇到的缺失,而玛格丽特的出现仿佛弥补了他少年时期的缺失,这种如师如母一般的角色出现在了查兹 ...
权力永远不是你现在能做什么,而是你不能做什么
《还有明天》是一部在众多国产电影中杀出来的口碑之作,题材也是近期大火的女性主义题材,之前苦于时间安排一直没有观看,而近期上映流媒体后本片也算是在第一时间观看了本片,质量确实上乘,在一众同类型题材中也算的上是佼佼者。电影聚焦于二战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