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尽管许多时候,思绪纷繁的我们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可一旦当我们真正注意到它们时,往往会被其朴素之美所感动、所震撼,撩起心中那一抹美的快感。
事实上,颜色所产生的美感,并不只留于当下,而是横贯古今,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当中。而其独特的存在,又自然地使它为五湖四海的人们所利用、发挥,进行美的创造,进而成为一种民族与文化身份的象征。
纪录片《了不起的中国颜色》,用鲜活有力地方式告诉我们,在绚烂斑斓的色彩背后,不仅有美,也有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人对万事万物的感悟,升华为细腻与感性的东方美学,融于颜色之中——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里,有我们自己的颜色。
在该片中,共选取了五种就有代表性的“中国颜色”进行讲述:胭脂红、月白、石青、松花黄和黛色。五种颜色,分作五集故事。从中,我们不乏惊异地得知,在这些今天都习以为常的颜色背后,竟然都深藏着一段或唯美或凄凉、或喜人或伤感的历史。
例如在第一集中,我们认识了上官婉儿,一位武则天身边的“秘书”,一位唐代的事业女性。她不卑不亢,却因一次疏忽而不慎惹怒了女皇,同时导致在自己额间留下一道伤疤。可也正因如此,上官婉儿凭借自己的智慧,以胭脂绘于疤上,创造出经典的“花钿妆”,让武则天重新看到她的才能。正如片中所言:“委屈哭诉,太过温柔;怨恨不满,又锋芒毕露;无所作为,只能是平庸。”上官婉儿找到了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诉愿。而胭脂红,也因此具有了温度,具有了柔美之外的坚韧味道。
又如在第三集,我们跟随宋徽宗和文书库小吏王希孟,从名扬天下的《千里江山图》出发,探寻“石青”背后的故事。用石青作画,分染群山之巅,鲜亮有力,正所谓“千里江山如故。”在这里,“石青”不仅是一种作画的色彩,更是对收复燕晋、一统太平的决心。
中国传统的色彩美学来自于天地万物,也来自于我们古人的智慧,从中国传统的色谱中,我们看到风花雪月,看到璀璨星河,看到落日烂漫,看到万物生长。每种中国颜色,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和内涵,这正是纪录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正如薛涛可将松花黄覆于信笺之上,颜色既是美的表达,也能够为人书写,承载厚重深沉的思想与情感。《了不起的中国颜色》试图超越讲述色彩本身,找到它得以超越时空的原因所在。这个原因,显然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层面上,那里既有谜面,也有谜底。
不过,若只说历史,而不提传承,那么讲述也是不完整的。当月亮洒下的淡蓝令白居易和湘灵痴迷,同一片月光下,今天的我们,也享用着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就像那一件件精美制作的月白色汉服,得以让我们体会到同一种幸福的喜悦。“色彩”如同一把钥匙,它由古人交至我们手中,应允我们开启文明的密码之门。就像片中所展示的那样,密码就藏在汉服里,藏在苏扇上,藏在琉璃中,藏在千千万的物件里,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只等待我们去发现它、重读它。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片中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设计,体现出创作者的巧思:在“黛色”一集里,卓文君收到司马相如来信,决定远赴长安。可面对如此薄情寡义的男子,卓文君选择原谅他与否,却并未被史书提及。毕竟,在那时候,女子的选择并不重要,甚至连选择的权利也很难拥有。然而,今天已经不同往日,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在故事结尾,卓文君前去长安,不过,并不是回到司马相如身边,而是更加自主、潇洒地,要去看一看长安的姑娘,“瞧瞧她们的眉毛能有多漂亮。”创作者用进步的笔墨,续写了《西京杂记》,也让“黛色”以独立且反抗的姿态,在观众心目中扎根。
此外,还令人惊喜的是,《了不起的中国颜色》不仅看重故事的讲述,也精心选择了故事的讲述者。五集故事,五种颜色,五位当红艺人——曾黎、张艺凡、宣璐、蒋梦婕、张俪,以国色推荐人的身份,与观众面对面、心连心,同我们娓娓道来,讲述中国传统色系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一同感受东方美学无限魅力。在每集尾声,她们变换妆容,换上一席优雅的古装,起舞翩翩,似穿越时空,让民族文化与浓墨重彩在屏幕上绽放。轻歌曼舞间,历史与现实交织,亦或言,历史从未走远。
色彩不逝,文化犹存。同样的,只要中国文化不断层,色彩就不会消失。这部由抖音出品的《了不起的中国颜色》,用唯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精心的制作,向观众传达出了这样一个浅显易懂,却又极容易被忽视的道理。我们对色彩太过于熟悉,以至于忘记了它同我们一样,有历史,也有文化的底蕴。这部纪录片,是一次科普,更是一次善意而温柔的唤醒。它让我们重新地、真正地注意到身边的颜色,与此同时,告诉我们,它们源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