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而去》看完了,导演是绿色控和细节控。
电影里的绿色无处不在,绿色的树草、绿色的墙、绿色的河流、绿色的数钞机、绿色的桌布、绿色的广告牌、绿色的青苔、绿色的衬衫、绿色的油漆门、绿色的床单、绿色的铁窗、绿色的贴纸、绿色的沙发、绿色的酒瓶、绿色的书柜、绿色的台灯、绿色的花露水、绿色的氧气瓶……每个场次里,几乎没有一幕失去绿色背景,让我的眼睛无比舒服。
绿色,是最能代表春天的颜色,也是万物新生的颜色。而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逐渐逝去的生命的老年人。
电影没有回避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中那些老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面临的各种生存困境,但它妙的地方是不会为了去表现困境或痛苦的真实性而去“特写”或放大痛苦以博取共鸣。是很江浙沪的体面式的,是点到为止的,是小桥流水的舒缓的,是可以令人得到放松与安心的。
生活总起起落落落落,社会的加压设限,外部环境的“审判”。电影却远离了都市,远离了繁华,远离了灯红酒绿,只留下了最原始的底色。
故事里,他们再绷紧神经,绝症治不好就不治了,葬礼不隆重操办就不大办了,培训机构办不下去那就关了,人到中年没有成家就没有成家了……最重要的是“心安”。
唯一让我触动的,是老人两次发病的时候,老人颤抖的双手,语无伦次的声音,都让我想起我那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可是我除了陪伴她,给她买好吃的,什么都做不到。我的奶奶,曾经带我去过好多地方的奶奶,如今却躺在冰冷的床上。
未来我也会老的,我也要经历这一段时间不是吗?
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但每个人依旧要找到自己的路。家可以在我们心里也可以在很远的地方;
故事的最后,老人离开人世。葬礼上,绿色的花圈围绕在她的照片四周,令人感到很安详。
绿色 是安静地失去 也是平静的重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实在没忍住,于是今天的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展开对藤泽和章,也即是剧中竹马一角的人物弧光进行剖析。大概是因为松本大辉这张脸太适合演戏一个拧巴又内耗的人,我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毕竟我曾经也有类似的经验,所以对于这个人物角色, ...
《三大队》:萧瑟的风 寒冷的夜 巷口的黑影 唯有孤勇的心携带着一腔热血
看之前是不报任何期待 以为又是一个男导演的自我抚慰,看到10分钟后,我彻底的清醒了,好久没有这种被电影紧紧抱住的感觉了!整个电影的风格像极了古早的香港电影 闻起来有一股老树皮的味道 极其浓烈的江湖味 也是吸引我的点 也许是因为从小看 ...
狗神:“导演用一根阉割的手指 给现代边缘人群编织一个温柔残酷的童话世界 ”
一开始以为是Cult片 或者至少和A24一样风格的恐怖片 后来才发现是导演精雕细琢、别出心裁的商业片在卡莱伯精彩的表演下 我感受到来自创作者和表演完不谋而合的一场“反父权”革命如果被丢进狗窝里是心理上的阉割那么之后的断指是被迫的生理 ...
一、【塑造人物最直接的方法 就要去观察生活】看过本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火线》的故事是围绕警察和毒贩这两个机构组织展开,并对巴尔的摩的政治文化和犯罪文化。为了让观众对这两种文化有最深层,火线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样本,这些样本就是一个个让 ...
最爱的一幕 勇者带着刀把证据推倒最顶峰写在前面的话:我必须承认我有私心 在看这部电影时代入了自己的感情投射 我正在经历一场语言暴力 和电影主角一样 正在经历一场无妄之灾而这部电影的导演 正是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