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娄烨,它一如既往的自由,不论是对于电影还是对于演员。首先,它完整的解放了电影它的线性叙事,尽管依旧在这个框架内,其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演员的自由让这些演员的表演不再带着一种目的或者定义,而成为一种更为纯粹的个体,而存在,尽管每个个体,在电影里都有它的功能和宿命。
不一样的娄烨,在于它不一样的创造,但我也的确很难去比较它与娄烨之前电影的区别,可能之前的娄烨都没有真正将艺术的格局放到很大,去从更高层面创造一种更简约的电影语言和更政治化的群像,但是他通常在每个层面都极尽其表达目的,那相比于之前,在这部作品里,娄烨真正意义上,有了一个更大的创作背景,这个背景不仅仅在于一个时代,而在于这个特殊时代下,群像所描绘的人,它不再被归类为单一的某类,而是真正意义上,不仅被定义为某类的群像,这个群像的人物定义更宽泛,与此同时承担的隐喻更为简约却复杂,我觉得这首先是一场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群像,削弱了演员个体的表达,却又令每一个角色模糊又鲜明,它用影像语言驱动文本的风格有种隐晦的美感,并且将人物带到了真实与表演之间的特殊界限,所以它依然拥有戏剧我认为结构层面的一些基础,但却又成为一出完整的电影。好的电影行为可以高于语言,无声的表达比有声的表达在更高层面来看通常更准确,因为它削弱了可以适当模糊的具体性,这在影像和人物层面,我觉得都实现得非常好。当然,娄烨的风格依旧是欧化的,这是艺术的自由基调决定的,但它的感觉又是地道的文化产物,我喜欢它整体给出来的那种体验,一种语言不足以描述的,隐晦的与真实的之间的艺术界限!
演员来说,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以导演艺术需要的表演风格存在,在有限的空间内,我觉得人物作为电影的一部分载体其实比我预想的更为准确,巩俐的杰出毋庸置疑,其它每个配角,国外的国内的,我认为都充分并合理的在影像空间内存在,这构成了一出杰出的群像,我很欣赏这种群像整体的艺术连接性,我觉得所有的演员都在克制,在情绪层面都在深入却精简的沉浸而在表象的情绪表达层面都在非常真实的往里收,控制力可以说都非常优秀,所以不得不说,只有杰出的导演才能引导杰出的演员,成为一个角色不需要特别费力,就如同表演一个角色,不要特别使劲,我已经无数次批评过当下主流的专业演员,演员的功能永远在于电影需要他们实现的功能。
当然,电影的评价,毫无疑问会两极分化,其实说白了,这部电影或许依旧有某些不足,但是在电影的整体和导演艺术层面,我认为总体是杰出的,它可能需要观众克服一种面对超出自己审美和理解范畴内,更赤诚的去面对它带来的特殊的一种电影世界的体验!至于批评,我觉得,没什么特别重要需要提出批评的地方,如果把它作为一部类型式艺术片,它又比张艺谋那部悬崖之上,高了2-3个档次,由此,还是可以发现,我们国家依旧有电影人,在创造电影,而不是庸俗的附和平庸的主流!
娄烨依旧是那个娄烨,自由,不断突破,并富有创造力!
娄烨依旧是那个娄烨,自由,不断突破,并富有创造力!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技术正在控制和侵犯我们的隐私,但它远不止于此...
总是超前于时代的大卫柯南伯格遭遇审美与电影思维日趋简单的主流影迷,豆瓣低分之谜,显然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的伟大的导演们要是能从豆瓣拿到高分,一定是观众发了疯。柯南伯格依旧掌握着技术发展对我们迷恋与求索真实的不可控性,尽管过去那些最超现 ...
在死亡面前,人性无所遁形!
人之将死,一切未被满足的现实都被淹没在步步紧逼的死亡和日渐膨胀的幻想里,放大的欲望成为抵抗死亡唯一的尊严和体面。我还蛮喜欢它切入教授主体的视角,“衰老”当真极其可怕,更可怕的是,这种临死前把自己的人性和欲望剖得明明白白的抵抗终究只是 ...
表演无关道德!
第二次看,视角会更成熟。叙事上,我认为这部作品画了一个很中式的“○”,除了依旧没有彻底被解答或者她就只应该是如此的汉娜,它让所有其他人物的存在和行为都给出了基于这个题材本身比较合适的一个解答。题材上,它关于集中营,关于大屠杀,其实承 ...
相对还是很满意的一部剧情片!
剧本,导演,演员发挥都很好,男女主演我都挺喜欢的,即便是发挥空间小一点的男演员其实他也给出了一些很独特的东西,这是一个内心我认为还是很天真的一个男人。当然它是一部女性为主的电影,而女演员也显而易见的拿出了一年一见的最佳表演或者至少是 ...
模仿《黑天鹅》的失败之作!
有惊喜,但是更多的还是可惜。我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等,等一个时刻它能告诉我它不是在借鉴《黑天鹅》,但是很可惜,从镜子砸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完了,果然如此。剧本上,它其实没有照搬黑天鹅的整体叙事方式,国内的题材其实也没有办法去彻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