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
一部将镜头语言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佳作,留以观众无数遐想空间和解读视角,其中音乐理论关联的哲学思辨发人深省。
Werckmeister Harmonies最为反常、却也是最有贝拉·塔尔之魅力的地方在于,镜头、布光、布景被更加独立地呈现,它们不再充当叙事的衬托,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可直接欣赏的内容。贯穿始终的长镜头实为节奏上的刻意“放缓”,其中很多都聚焦于困境中的人和物——被赶出家的妻子、破败的街道和黑暗中孤独的印刷厂、愤怒前行的群众——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情地拉长,长到观众被迫着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其中的凄凉与虚无。非线性叙事手法削弱了情节之间的逻辑性,对于习惯了快速剪辑和线性叙事的普通观众来说,本片势必会显得冗长而沉闷。然而,这种非传统的拍摄和表达手法拓宽了Werckmeister Harmonies的可解读性,影片本身并未提供简单直接的答案,反而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引导观众去深入思考蕴含其中的隐喻及哲学思辨。
电影主旨其实很明确——人类试图追求秩序和和谐,却无可避免地被荒诞与混乱吞噬。片名中的Werckmeister为音律理论的改良者,十二平均律赋予了跨调演奏的自由,却以牺牲音程之间的和谐性为代价,它在影片的老音乐家眼中是一种被阉割和妥协下的“伪”和谐,于是他将钢琴调回了更自然的调律,试图回归原初的“和谐”。影片开头,詹诺斯在酒馆中的天文演示营造了理性的氛围,他是一个试图用科学规律解读宇宙的理想主义者,对巨鲸是也抱着敬畏造物者之伟大的心态去欣赏的。无奈小镇群众愚昧,他们认为这些复杂的思维显得十分危险,并以盲目的热情追随空降的巨鲸和“王子”,前者象征着不可解之谜、超现实之存在,后者则被其头衔赋予了极具煽动性的权力——“还有个‘王子’,那可是‘人上人’”!当自然界的霸主和人类社会的“权威”,同时出现在最能聚集目光的小镇广场,他们甚至不用多做什么,只是存在就显得十分刺眼,足以点燃群众心中蠢蠢欲动的愤怒。
最终,镇上的“和谐”被打破,信仰缺失和知识匮乏让人们的大脑轻易地被暴力和虚无占据,于是便有了那场脚步声和打砸声充当配乐的暴乱,整个小镇宛如上演了一场超现实狂欢,社会秩序在名为“混乱”的漩涡中土崩瓦解。这一无奈且注定的结果在影片前期即有预兆——詹诺斯在印刷厂女工的闲聊中得知了巨鲸和“王子”的到来,也得知了新闻中频频报道的镇上恶事。当社会环境动荡, 本就愚昧的群众若缺乏信仰及信心,煽动性的“权威”降临必然招致理智和信念的崩塌,只是时间早晚罢了。众人也未料到,最终让暴力消散的竟是角落中赤身裸体的老人。青年的拳头和愤懑,同老人的沉默和畏惧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却以孱弱的力量推翻了前者,正如本片想要探讨的“和谐”和“混乱”的关系一般,事态总会从天平的一极滑向另一极,而不会在中间做过多逗留。
暴力看似回归平静,实则仍以一种具有压迫性的“伪”和谐形式存在着——片尾老音乐家重拾十二平均律就是直观的象征。至此,小镇“和谐”如初,人们默默等待着下一个“巨鲸”和“王子”的到来。也许这就是可悲却不容忽视的人类社会运转的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