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电影院看了《三大队》,本来已经对类似的题材没什么期待,但是影片中浓郁的悲剧感和复杂的群像刻画令我对陈思诚刮目相看。《三大队》以刑侦队长程兵破案追凶为主线,交织着每个人物的命运波澜和不同价值观的呈现,引发我们对人生命题更深层次的思考。

基于真实事件的改编让影片的基底更为真实,内涵更为深厚,而三大队全体成员的命运交缠则使得这部作品在人性的追问中显得更为深沉。影片始于“9.21大案”中14岁女孩的悲惨离世,而审讯中嫌疑人王大勇的挑衅成为悲剧的导火索,王大勇的意外死亡让每个成员都身陷囹圄。这不仅是一场对警察职责的审视,更是对道德与制度、法律与正义深层次的质疑。

令人唏嘘的是,出狱后四个队员的选择不尽相同:推销保险、当厨师、摆摊卖文玩、狗舍训狗,与当警察时的意气风发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他们内心仍然藏着警察的初心和追凶的执念,却都已经向现实妥协。只有程兵,出狱后仍然执着于追凶,这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性格,加重了悲剧的宿命感。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选择一起追查王二勇的四个队员纷纷因家庭原因或健康问题而选择离开,并劝告程兵放下过去的执念。程兵却如坚固的橡树一般,不肯弯曲。他不顾一切地寻找王二勇,亲情、家庭、个人生活都被打成碎片,似乎寻找王二勇本身就是他的生命价值。

我非常喜欢电影中群像的刻画,相较于个人英雄主义,这种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信任和队友情更加令我动容。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背景,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也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追求正义的道路上,三大队成员的不同选择凸显了价值观的多面性。

...

电影通过群像的刻画,以及三大队成员之间关于坚持与放弃的对话,呈现了一种关于理想主义的迷思。现实的为难、良知的坚守与对过去的纠葛,构成了电影的核心主题,反映了对正义的理想化追求。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思考,究竟何为正义,以及为之奋斗是否值得付出一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译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警察”银幕形象,他没有在演一个把制服穿在身上的警察,而是演了一个把警服穿在心里的普通人。当在警察局里王二勇的身份被揭穿,终于落网的那一刻,程兵的枷锁得到了解脱,我本以为会在张译的脸上看到释然或者情感爆发,但是没想到张译的表情却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怆,面部肌肉无法抑制的抽动就是全部情绪的表达,这种克制却复杂的表演突破了我对张译演技的认知。

...

总之,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悲剧内核和悲喜交加的群像故事,电影《三大队》绝对值得一看。《三大队》与《等待戈多》具有相似的虚无感,却又因为基于真实故事改编,多了几分现实层面的厚重与更深刻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