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集时,我迫不及待写了推荐长评,感觉这是继《沉默的真相》、《漫长的季节》之后,又一部国产悬疑剧佳作的诞生……

昨天,一口气放出四集(这已经是不合常理的操作了,如果是佳片,难道不是一集一集地放出来、吊胃口、积热度?看来他们心里门清),我带着些许疑惑和满腔期待……看完,像是狠狠挨了一记闷棍,差点怒改三星,但善良的我考虑到这剧还有其他主创的心血,忍耐地改到四星。

看来,烂尾才是国产悬疑剧的常态,不烂尾只是偶然。

其实,看到第九集前半集时,我已经知道这剧垮了,先不说逻辑的问题,全部谜底都揭露了,后面还有三集半,还能怎么演?我抱着对主创最后一丝微薄的期待,忍耐着看下去……结果是,各种视角、各种回放还得来场脱裤子放屁式的审讯,翻来翻去地给观众解释全部案情细节,生怕观众看不懂。这……还不够,最后还得来一场“畅想小镇新能源未来”的强行拔高。

我……我……(╯°Д°)╯︵ ┻━┻

逻辑,是悬疑剧的地基,地基不稳,塌房只是一瞬的事。

先说逻辑。

让罗警官最想不通的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能让一个有着正常智商、正常人格的人弑父、弑兄?

结果你告诉我,刘盈盈是抱养的,而且她自己一直知道自己是抱养的。

不是……刘盈盈作为医科高材生,如果她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抱养的,那她那么执着地逼着父亲、追着弟弟,坚持要弟弟去给自己的女儿配型,为——什——么?难道不是一边找全国骨髓移植库配型、一边积极造娃早点生娃自己产脐带血搞干细胞移植吗?你娃生病是2011年,不是1911年啊?!你的《医学免疫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好,就算刘盈盈因为娃死伤心欲绝想要报复养父养弟,正常的逻辑难道不是——自己去自首,举报弟弟刘大志是杀害程春并焚毁尸体的真凶,举报父亲包庇、作伪证、协助焚尸,控诉王良作伪证、强奸。这样,所有伤害她的人都伏法付出代价,自己获得正义,甚至还可以通过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免于起诉吗?而且,让养父看到最爱的儿子前途尽毁、难逃死罪、白发人送黑发人,难道不是对养父最大的报复?为什么她选择的却是难度级别最高、自己代价最大的模式呢?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王良在杀孙彩云之前,嘴角带着神秘的微笑说,“你们都以为我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以为王良才是潜藏最深的那个大Boss,他要搞个大的,结果……你告诉我,王良只是个恋爱脑,是全剧最大的情种,WTF?!

丁宝元-孙彩云-关乔这条线,也没有怎么交代清楚——关乔为什么一直穿红袜子?《沙尘暴》这本书里到底有哪些细节值得丁宝元一遍又一遍翻看?丁宝元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孙彩云忽悠了去“顶罪”?阅人无数的狱警说丁宝元“一看就是杀过人的”……这些都是很好的伏笔,全部浪费掉了。

孙彩云一个弱女子,被丁宝元狠狠掐了半天没死——这是小概率事件。结果你又给我搞一遍,王良这个更年轻力气更大的小伙子也没能掐死她?一次是幸运,两次那是撞大运。孙彩云,你不要铤而走险去搞死你老公继承财产了,那才几个钱,你应该去买彩票,你会成亿万富翁的,只要你正常纳税(兑奖时不想纳税也不可能),你就能合法地走向财富自由的巅峰,到时候别说一个写网文的,就是包养北大的文学博士,也不是不可能啊。

再说一下剧中的警察。

其实,这剧中的警察形象都很真实、很不错的。

陈江河请罗警官吃羊肉粉丝汤,讨论依赖高科技刑侦技术和保留传统刑侦技能的辩证看法;陈江河一遍又一遍筛着煤渣的场景和师父葛队当年一遍又一遍筛煤渣的场景反复交替。这些场景细腻、真实有温度,有种三代刑警承上启下的传承感,细腻描绘了警察的真情实感,相当不错。警察勤勤恳恳、剥丝抽茧似的查案过程刻画的也很好。

但是……剧中的警察,除了查案,就真得就只是查。

人,在眼皮底下一个接一个的死,警察全程几乎束手无策、毫无有效干预(中国警察的第一职责一向是提前干预、预防罪案的发生)。编剧,你到底想树立一个怎样的警察形象啊??

还是要公正地评价一下:

导演很好,叙事效率高、信息密度足,节奏把控好——该快就快、应慢能慢且敢慢,几场心理戏够魔幻、氛围感足,有些运镜角度新颖意外、效果很棒……看得出导演谭嘉言很有潜质、最重要非常努力、相当认真,新生代导演值得期待。(我一直觉得,“以大多数导演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只要这部戏的主创付出合理程度的努力认真,这剧都不会太难看。)

演员很好,杨新鸣自不必说,演技炉火纯青;段奕宏这种有些神叨叨带点喜感的演绎非常棒,对冲了一点全剧晦暗压抑的基调;黄小蕾把孙彩云的自私狠绝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且还能不招人恨;李春嫒最惊艳,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小寡妇演绎的复杂有韵味。除了王锵,王锵的演技确有进步,但是离其他演员还是有差距,他表现出来的整体气质和王良并不贴,过于精致城市气,不像穷乡僻壤的草原出来的流浪娃。

配乐很好,有效烘托了气氛而没有喧宾夺主,主题曲Sandstorm配上“土味满满”的剧情居然毫不违和,值得反复聆听。

总之,主创团队都很努力很认真(除了特效五毛、调色难忍)。

主创团队是否努力认真,观众其实看得清清楚楚。

还是应公正评价编剧:赵冬苓还是非常棒的,至少前八集非常稳,逻辑缜密、环环相扣、处处伏笔、情感绵厚、人物立体,看得出编剧技巧精湛娴熟、阅历丰富有积淀。只是,主线逻辑一旦崩塌,技巧再娴熟也搂不住。

悬疑剧写得好确实不容易,即考验编剧的逻辑思辨和知识储备,也考验编剧的体力和脑力。

所以,英剧一般是4~6集的体量,编剧通常只有一人,但需花上至少一年的时间打磨。美剧一般也不过10-12集的体量,而且不是单打独斗,靠的是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苦熬至少 3~4 个月(通常是一个资深编剧带领 3~6 个成熟编剧)。赵冬苓说剧本都是她一个人写的。所以,已经70多岁的赵冬苓确实很不简单了。从全剧可以看出,赵冬苓的知识还是更新不足,体力脑力实在有些勉强,也许,找一两个合适的助手编剧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本之不稳,剧将何立?

中国编剧们继续努力,相信国剧会有配得上我们国力的那天,希望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