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导演的电影看了不少,但基本在《让子弹飞》之前的电影少有涉猎,仅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导演塑造了单纯朴素的青年马小军,也展示了他对于那个时代的怀念,姜文导演在电影中都融入了他的思想,而本片也不意外。


虽然不曾看过全片,但马大三的死亡作为结局也略有耳闻,所以默认电影就被我打上了"农夫与蛇"式的寓言故事的模板,可我还是小看了姜文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电影前半段塑造了单纯朴素,天真的农民马大三等一众村民,贪生怕死的翻译董汉臣,不怕死的军人花屋小三郎。电影中作为村民看似一个集体实则各自都胆小怕事,真要杀人时却把事情推给马大三,同时村民们害怕死亡的普通人一般的性格也被塑造的栩栩如生,而这里村民对日本人的善意也和后面花屋小三郎归队后对村民们痛下杀手的行为形成了对比。


到这里只是电影浅显的善恶,但如果我们再细想一下,刚回去的花屋小三郎终归还是感激这帮村民的不杀之恩,甚至帮村民们说话被队长暴打,而这也是我关于本片的第一个感受,权力所带来的力量,让普通人对其他权力不如他的人所带来的霸凌和欺凌,这是权力所带来的恶,电影中日本士兵对于村民指挥展现了这种恶,酒冢对于小三郎也展现了这种恶,结局时国军指挥官对日本人也展现了这种恶,甚至酒冢对于海军队长也展现了这种恶,而这种恶导致了整个村子被屠杀殆尽,也导致了马大三的死亡。


我们如果再深挖一下结局悲剧发生的原因,实际来源于集体对于个人人性的抹杀,军国主义对于日本人人性的抹杀,刚刚被抓进村子的小三郎就是典型的被抹杀了人性的士兵,当小三郎在村子中生活半年以后人性逐渐回归,可再次回到军队的他又一次变回了杀人的恶魔,这是军国主义集体对于个人人性的抹杀,而电影的结尾国民党面对着杀了日本人的马大三,让日本人处死马大三时也展现了这种集体对于个人意志的磨灭,面对仇恨,面对痛苦,唯有遵守命令,命令让日本人人杀人,命令让日本人放下刀,也是命令让日本人再次将刀指向马大三,甚至于这个故事的开始也是一则命令将无辜的村民们卷入到这个悲剧之中。电影锋利的将一切的根源直指权力的中心和命令的发起者,这一切的可不都是由这帮权力掌控者所导致的后果么?而中国人,日本人这些百姓都是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看了一些黑泽明导演的作品,本片从各种角度总能够看到一些黑泽明导演的风格,不知姜文导演在拍本片时是否有所参考。个人评分:9.13分,目前我心目中姜文导演最好的一部作品,值得好好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