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之后…其实没有什么很沉重的感觉。反倒是《奥本海默》+《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普罗米修斯的隐喻三者加起来很像我近期的生活,让我感觉跟这部电影很有缘。

日本排核废水当天,我买了《切尔诺贝利的午夜》,不过漫无目玩手机、虚假工作和无所事事的摸鱼占用了我大部分时间,导致我19号才翻来这本书,也只看了两章,不过我和《奥本海默》的一点点缘分也在这前两章里。

(人啊,不应该一直这样下去,最起码这周,我应该把这本和我比较有缘分的书看完吧。)

因为对《奥本海默》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我一直没有看各种影评,生怕被剧透一点,再加上我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储备,进场之前我都在担心看不懂这部电影。不过还好,书的前两章让我大概了解了原子被中子撞击会产生核裂变、水和石墨哪个更适合当慢化剂还有各自的隐患。这些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轻松了很多。

另外,书的第一章还描述了苏联在建造反应堆和核电站时多么的形式主义、刻板、刻薄、僵化、愚蠢,这些让我在看奥本海默建立小镇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一句话:苏联输定了。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和这个电影很有缘分的,就是建立小镇的部分。不管是书里苏联建造的生活区还是电影里奥本海默建造的小镇,都让我联想到自己所在的项目部。

缘分的第三处就是普罗米修斯的隐喻。描写切尔诺贝利的书里提到了普罗米修斯。电影里讲奥本海默比喻成普罗米修斯。观影当天打开微博点开的第一条热搜:人人视频字幕组多人被判刑。字幕组的人也被比喻成普罗米修斯。所以神话啊,他真的很灵。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出现普罗米修斯,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这么需要普罗米修斯…

回到电影本身,我没太感受到奥本的后悔和恐惧,不过一个人的自由和自负我倒是看出来了,科学家还是值得崇拜的。

我很喜欢前半段在各个大学里的场景。为了汲取知识辗转各地,会有教授帮忙推荐学校、指点迷津,会有人跟自己说:“去一个让你能思考的地方吧。”

这才是上学的意义啊!!!

很羡慕科学家的生活,他们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知道能研究什么,每天都在期待新的可能和新的突破,这样活着才叫活着啊!!!

还有一点我不太明白:凯蒂为什么不离开奥本。他很多次背叛她,在小镇生活的时候也没见他多重视她。他俩的孩子一哭我真的烦到不行,没想到后面居然还生了二胎,凯蒂啊凯蒂,你糊涂啊!!

最后奥本任由那些人抹黑自己,说是在赎罪。他怎么想的我倒是可以理解,不过电影确实没拍出来…

科学家们在担心核武器会不会让世界毁灭,年轻人的聊天记录里多的是“希望地球爆炸”这种字眼。有点好笑有没有!

电影散场了,我买了两个肉松小贝,一份量很大的锅包肉,还有两个711的韩式辣酱炸肉串。

都吃完了,我很开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