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象》之后我太兴奋了,因为《大象》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路,一部摄影机加斯坦尼康和一群学生加校园(某特定人或职业加特定地点也是一样)就可以拍出一个伟大,优秀且美丽的电影。
格斯·范·桑特,看《大象》时我一直认为他是个独立艺术片导演,毕竟《大象》风格那么独特与强烈,而且这部还获金棕榈了嘛,至少说他以前也怎么也是搞实验电影一类的,到这部终于出头了,结果没想到以前是个拍偏商业片一点的全职导演,像什么《心灵捕手》啊《我自己的爱达荷》啊这种作者属性低的电影居然是他的作品。然而《大象》后如此浓烈个人风味的电影接连出现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的。
故事是《大象》最薄弱的地方(制作粗糙是故意的,一开始我还以为没钱),因为他仅是呈现少年少女的日常一天,但精妙一点还是可以把这种日常设置更贴合主题一点,而且也有一些为了配合长镜头而作用的废戏以及某些没必要的多重视角。但某些对应还是有角色的,就比如米歇尔明明也是受欺凌的对象。死却是第一个?因为我们都未知事件全貌不可能人与人之间全部互相了解。黑人小哥以酷拽姿势去逞英雄,结果落的那一般田地。约翰(黄衣小哥)和亲吻约翰的少女(或许安慰更好),是详细呈现了唯二存活了的,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个烂环境中显有的真心好人。
黄衣小哥:一副吊儿郎当的形象,但从他走动的一系列事件来看,是个细腻温柔的小子。不喜欢学习罢了,所以我们都会从一开始的小讨厌转向喜欢约翰。相机小哥:可以知道他是个交友广泛的人,但那个广泛是否只包括上流人呢?红衣小哥:帅是他的代名词,但虚伪与懦弱也是。孤僻女孩:知道她不善言辞,头脑发达四肢简单,从她备受孤立我们替她不满,但从他为数不多的话句是否也能看出他的高傲?安慰女孩:仅出现三次,但每次都是在拯救或想拯救某人的行动中。漂亮女孩:三个女孩都是那种典型的欺软怕硬的媚俗的人,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毫无能力,从一开始被讨厌到死。黑人小哥:典型大男子主义,酷爱显摆自己,证明自己,他或许自身只有那微不足道的自大与普通。恐袭兄弟:黄毛小哥或许有点人云亦云,跟风使舵。钢琴小课是心中存有余温的,但全已经被撒旦所吞噬的复仇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