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偶然与想象》,这次再看《驾驶我的车》,对他的创作风格有了基本的了解——太多有迹可循的创作技巧和影像符号的运用,匠气太重,削弱了故事本身的真实感,加上滨口的电影始终有一种云雾缭绕的神秘感,演员表演风格也大都克制,一张没有过多表情的脸,满是疏离和冷感,摄像机也冷静地一动不动看演员表演,所以观众稍有不慎就会游离在故事之外。这就设置了一个观影门槛,观众需要仔细去剖析解构,才能有完整的观影体验。
叙述的故事我觉得是在俄尔普斯的故事原型上做加法,讲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自己的过错失去珍贵的东西后,如何与自己和解(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然而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刻意设计的技巧和元素过多,且重要的内容几乎都由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来表达,让舞台剧演员直接说出来了,咱就是说,有些冗余了。
《驾驶我的车》在我看来,是滨口龙介以自己的方式将契诃夫《万尼亚舅舅》的故事内核植入村上春树的文本之中。
西岛俊秀在采访中说,“我认为浜口导演一直以来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亲密关系中的「云里雾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断绝」。村上春树的原作中也描写了许多「丧失感,肉体发生关系但心却无法相通」的状态。这就是跟浜口导演的主题贴合的部分。”
看了三部滨口导演的电影,五六本村上的书,算不上多,但也能感受到他们作品中流露的气质,我和西岛俊秀的看法相同。
在音去世前的部分,这种气质尤为明显,特别是当家福拥抱着音,音趴在家福的肩膀上露出了意味不明(带着不屑和嘲讽)的笑容时,神秘感和隔膜感达到巅峰。
在做特定的运动时才能有创作故事的灵感、关于八目鳗的传说,也为音这个人物增添了许多遐想空间。夜幕下,冈田将生演的男演员和家福在车里对线时,两个人各自说着和音的故事,发现彼此口中的音都不是自己原本想象的那样,这个人物顿时又丰满迷人了许多,即便是死后,她也像八目鳗一样,啮噬着他们的精神,让一个人在疑惑中沉沦,让另一个人的生命变得虚无。
这场车内对线的戏,我个人觉得是这部电影的高光时刻,因为冈田将生在车里吐露秘密时的眼神,我终于被拽进这个故事里了。
当音去世后,故事开始了契诃夫的部分——直面自己的病、正视现实的不幸和曲折,唯一的出路就是去面对它,而不是逃避。
因为心理原因演不了万尼亚舅舅的家福,通过退居幕后来逃避“面对现实、审视内心”,司机渡利反倒像是工具人了,不知为何看起来异常话少冷漠的她,却愿意把自己悲伤的过往全部吐露,用秘密交换秘密?在她的感染下家福也终于愿意揭自己的伤疤了。
这也就是在《万尼亚舅舅》这场戏剧的诞生过程中,滨口导演也安排了一位“失语”的演员来正面诠释“直面现实的不幸”这一内核,这也和戏剧中的人物特质相对应,由这位女演员用手语来告诉家福演的舅舅这样的道理。
必须贴一下那段台词: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必须过自己的生活 是的,我们应该活下去,万尼亚舅舅 我们度过了漫长的 白天和黑夜 我们将耐心地承受生命给我们带来的考验 尽管我们不能休息 但我们两个人都会继续为其他人工作 无论是现在还是等我们老了 当我们最后的时刻到来时 我们都会平静的离去 在伟大的未来 我们会告知祂 我们所遭受的 我们所哭泣的 生活很苦 而上帝 会怜悯我们的 然后你与我 我们将会看到明亮的 奇妙的 梦幻般的生活在我们眼前 我们将欢欣鼓舞 脸上带着轻柔的微笑 回看我们当下的悲伤 然后 我们就可以休息了 我深信不疑 我从内心深处坚信这一点 当那一时刻到来时 我们就可以休息了”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段也很有启发,是西岛俊秀在车里和渡利或者冈田将生发生的对话,西岛俊秀说,自己假装无事发生,闭口不谈这件伤害了自己的事,其实是剥夺了妻子解释的权利。
想到哪儿写哪儿,纯属个人观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