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5》落幕,总决赛呼兰冠军,鸟鸟亚军,毛豆季军,邱瑞第四。

不管是从我自己的主观感受,还是客观来看整个这一季炸场和出圈的频率,脱5表现最好的都是鸟鸟和邱瑞,其他人都要降一个等级。

一说起鸟鸟,我就会自动想到“略略略”和“饮食油腻内心纯净”,还有独居女生要假装自己有男朋友,而那些男的最多只会假装自己没有男朋友。

一说起邱瑞,我就会立马脑中回放三块九的防滑拖鞋,某底捞过分热情的服务,还有他女朋友王涛炸厨房的画面。

而呼兰呢,我就觉得他的段子都比较碎,不能给我一个鲜明的印象。可是对呼兰得冠军,我好像也没法挑什么刺,他可能就胜在一个“稳”吧,很少炸场,但也没怎么掉过链子,一直都保持在一个大概七到八分的水准线上,而且坚持到了最后,甚至冲刺终点时还加速了。最后总决赛第二轮, 他又确实是最突出的一个,海边找灵感那段有情怀的渲染,还有比较高级的梗,“齐桓公和脱口秀大王都要靠管仲”这句我刚听时还愣了下没反应过来,然后才想到原来是“管仲”和“观众”的方言谐音梗,就有点想跪了,这么有文化的谐音梗其他人(除了鸟鸟)应该都写不出来吧。

呼兰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智力型脱口秀,有一定的理解门槛,比较擅长讲财经、科技和职场这些领域,受众精准定位城市白领和中产。可能因为我不算中产,现在也没有混职场吧,对他就有点隔膜,一直只是淡淡的欣赏。而且抛开所讲的领域不谈,我总觉得他好像还缺了点什么,究竟是什么呢,想了想,大概就是缺了点犀利,还有狠劲吧,总嫌有点温吞,不能把我的情绪完全顶上去。我听脱口秀,最在意的,还就是那股子犀利和狠劲。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前段时间看呼兰和周奇墨一块儿上聊天节目《圆桌派》,两个人竟然在里面大聊特聊“价值观”这个大词儿,都说自己很在意脱口秀里表达的价值观,而呼兰好像比周奇墨还要更在意一点儿,反反复复在那强调。

这个话题一开始是窦文涛正色问他们:你们有价值观吗?俩脱口秀演员就一副震惊被冒犯的样子,觉得你怎么会问这种明摆着的问题,我们怎么可能没有价值观!

...

窦文涛就说,他从来没觉得脱口秀演员是想完成什么自我表达。而且他自认为是最好的脱口秀观众,因为他从不把脱口秀当真,而是当成相声一样,纯娱乐而已,所以也不会去找茬较劲。

脱口秀和相声当然不一样。不过我了解窦文涛,他大概又在这儿揣着明白装糊涂呢,为的是套嘉宾的话。果然,呼兰立刻就直接反驳,说窦文涛这样的并不是最好的观众,然后特别严肃地说了一番他对“价值观”这事的看法:

...

后面他们说了会儿别的然后又拐回“价值观”这个话题,这次呼兰更严肃,更大义凛然了,这套说辞差不多就等于把“知识分子”和“社会责任感”这几个字刻在脸上了:

...

看他这么聊我才知道,原来他说脱口秀追求的不是智力游戏,其实他是想为社会创造价值!他想输出有意义的观点!他想呈现人生的痛苦和人间的苦难然后给予抚慰!这还真是让我肃然起敬呢。

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有这样的追求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知道欧美那些成熟的脱口秀演员,差不多都是这个路线。中国这批刚冒出来的脱口秀演员,一开始都是受那些舶来文化的影响,当然也会想要冲着那个方向走。

可是,可是,当我把这些中国脱口秀演员嘴上说的“价值观”,和他们实际的脱口秀表演对照起来看,却总觉得有点别扭,有点空茫,就是觉得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为什么都对不上?

周奇墨的脱口秀,表达了什么价值观?“Listen to 伯伯”那段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一脸茫然。

呼兰的价值观呢?好像是有的,可又不太明显,我得使劲去他的段子里刨,才能勉强刨出几个价值观的小小果实,还都水分不足,指向不明,显得模棱两可,若有若无。

“躺有躺的价格,卷有卷的价格”那段,吐槽了几句公司加班压榨劳动力,可以算是价值观的体现吧,但就小火苗那么一闪,很快又没了,也过于点到为止了。

还有关于这季脱口秀大赛遭遇大量负面评价那段,劝大家不要那么容易动怒,咱听脱口秀奔的是开心,开心最重要。这段也算是在表达一种价值观吧,但又是那种不疼不痒说了等于没说的价值观,而且还是建立在内部梗的基础上。

除此以外,还有啥?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一个把“价值观”作为自己最高追求的脱口秀演员,到头来根本也没输出多少价值观,哪怕他最后得到了冠军称号,回去后梳理这一季,是不是多少也会有点意难平呢?

我当然理解,在追求自我表达和现在险峻的言论环境之间,每个脱口秀演员都要做出平衡取舍,还有李诞、笑果文化、播出平台,都是要层层把关的。有些观点,还真就只能那么点到为止,打打擦边球,给一个暗示,一个眼神,大家就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得靠脑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表达。

可是为什么,我在其他几个脱口秀演员那里,就能看到更为犀利直接能量充沛的观点表达呢?鸟鸟讲述女性困境,邱瑞讽刺商业营销,那可都是精准打击,突突突扫射啊。

还有庞博对疫情期间上海居家隔离生活的吐槽。如果按呼兰说的要呈现人生的痛苦和人间的苦难,要体现社会责任感,那么疫情就是一个无论如何不可能绕过去的话题,因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有人共同面对的最大现实。那么在这一整季脱口秀大会中,有谁正面拿疫情说事儿了呢?我印象中好像就只有庞博,他说他居家期间头发太长只好梳成双马尾,可爱程度直逼王心凌;还说当时物资紧张缺鸡蛋,结果朋友想办法给他送来八十个鸡蛋,他只恨自己当初考的是交大而不是复旦(孵蛋);去年他在段子里说过绝不可能会有蔬菜盲盒,结果今年就遭报应了,蔬菜盲盒果然来了。

...
▲去年的一段

...
▲一年后的call back,精准命中现实

这些当然不是疫情期间全部的现实,最尖锐的那些当然也回避掉了,但至少庞博直面了啊,他已经尽最大可能触碰到了,他和别人是“有”和“没有”的区别,“1”和“0”的区别。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也没啥,看脱口秀不就是想短暂地逃离现实,傻乐一会儿嘛,傻乐总比傻悲强。但我还看到一些人的感受是,现在傻乐已经越来越难了,那些现实过于坚硬和巨大,在心里无法撼动,只能一直杵在那儿,根本逃离不了,于是看喜剧也就成了一件艰难的事情,看着别人笑,你却笑不出来,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甚至会觉得累,越看越累。

这季脱口秀大会的评分那么低,可能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观众笑的阈值高了,都不太笑得动了,愤怒的情绪倒是说来就来,结果就是看个喜剧边看边骂。这个意思,呼兰其实也点出来过,虽然也是蜻蜓点水。

...

除了观众的原因,演员自己也处在这个现实里嘛,他们也累,也愤怒,也憋屈,但却抒发不出来,或者不敢抒发出来。这样的创作,质量和效果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童漠男这段话就部分地做了解释,演员的状态是很难隐藏的,焦虑是会传染的。

...

节目遭遇恶评,当事人倒是很有自嘲精神,后面几期节目没少拿这个说事。李诞说“一期节目俩小时,观众只能快乐5分钟”,庞博说“每周看脱口秀大会快乐5分钟,不看快乐一礼拜”。

在这样演员和观众普遍憋屈压抑焦虑的状态里,还能怎么做喜剧呢?我觉得还是鸟鸟和邱瑞示范了最佳方式,那就是顺着自己的情绪去表达。鸟鸟的丧,邱瑞的愤怒,应该都是他们本身就会经常感受到的情绪,然后他们选择直面这个情绪,把这个情绪展示给大家,然后通过讲述,和大家产生同频共振,因为大家普遍也都处在这两种情绪之中。最后,所有人的情绪都得到了宣泄和消解。

如果不能明明白白上价值的话,那就大大方方上情绪吧。价值观不能做到充分真实的表达,至少情绪可以是充分的、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