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原本以为可能是最佳外语片提名,居然真的提名最佳影片!

是冲着西岛叔来看电影,看完感受到很大的震撼。这震撼来自语言带给我的冲击,有声的:是剧里多语种话剧传达出的,也是在车里家福对着磁带练习台词传递的,还有音讲述故事时的节奏,以及高槻在车里一大段的独白;无声的:剧中的手语,家福和渡利在车上抽烟,还有车驶入渡利家乡时突然的静默。我想大概我之所以觉得后劲十足,主要的原因是我并没有看过电影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我以一个纯粹观影者的视角,不带一丝对原著先入为主的感受来看剧情的展开。

所以我是一点一点沉浸其中。

以上那些震撼就是在这种沉浸式观影中体会到的。

然后回过头来读完了原著,了解了契科夫的《万尼亚舅舅》,再看一遍的时候,为剧本的构架编排感到震撼。

电影想要讲述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交流。家福、音、渡利、高槻、还有剧中那些话剧演员们,语言体系不同不重要,甚至连声音都可以没有,(手语、日语、英语、韩语、以及其他国家的语言)混杂的语言背后,反而让观影者更关注交流的实质:情感的表达。

我是被这种细腻的情感震撼了的。三个小时,我们看见家福逐渐正视自己的懦弱,看见高槻一点点找到自己的“心”,看见渡利放下了过去,还有那辆左舵的车中家福与渡利空间的变化,很细腻地缓缓地呈现出来。

电影中大量的台词可以让人回味无穷,而没有台词的部分也同样让人回味无穷。

当然,光是看到西岛叔本身就已经让我浮想联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