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号手就位》的宣传片时,一度被震撼。

"我们就是个送快递的,不过我们的快递不支持退货,在发射按钮按下去的那一瞬间,战争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单号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风趣、形象且不失威严的台词;

前无古人的火箭兵题材;

"理想照耀中国"展播剧目的光环;

李路、张寒冰等大导演的加持,让我一度对这部剧充满期待。

甚至推掉了饭局,推开了我的猫,放弃了减肥,早早买好了瓜子和爆米花。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眼穿心死。

观看了开头十分钟,我皱起了眉头,这特效……?

观看了2集后,我有点怀疑自己对军队生活的认知。

观看了5集后,我忍不住开始翻手机。

观看了10集后,要不是被夏拙和欧阳俊的颜值吊着最后一口气,我可能已经原地爆炸了。

这是官方正剧?

这难道不是带一群明星体验军队生活的那种综艺节目?

不过,不带脑子看的话,还确实挺逗的,笑点多,演技也还尚可。

类似于找了一群颜值高或者演技好的演员,演了一部类似于几十年前《炊事班的故事》那种剧。

一、贴近年轻人审美,想法很好,做法太糙

与其说当今的电视剧受众从中老年人转变为了年轻人,不如说是电视剧的"控评"人群主力是年轻人。(中老年人看完剧都在刷抖音,没时间。)

所以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在特意地"讨好"年轻人。

无论是古装剧、仙侠剧、悬疑剧还是脱贫攻坚正剧、律政剧,都在想方设法地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不说别的,国安正剧《暴风眼》、脱贫攻坚主旋律《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都显示出年轻化、多元化的特征。

《号手就位》也顺着这股风,对军旅题材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它不再是单纯的军旅题材,而是从优秀青年大学生新兵的角色出发,造就了一部从未尝试过的"偶像化的军旅题材"。

看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号手不是吹号的号手,而是战略导弹部队对一线操作官兵的特有称谓。

号手就位,标志着导弹发射操作流程马上开始,也意味着引弓长剑即将出鞘。

而火箭军是中国的底牌,更是中国的王牌,只在战争的最后一个环节出现。

一颗导弹在竖井中,可能50年、100年都不会发射,但没有人会怀疑它的震慑力。

从选角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导演想紧跟时代贴近年轻人的审美的欲望。

从取材上说,也大部分尊重了青年作家丰杰的原著《斑斓:毕业了,当兵去》。

通过讲述4名性格不同、怀揣不同梦想,却殊途同加入火箭军的成长故事,反映我国火箭军发展的生动实践,彰显新时代青年爱党爱国爱军情怀。

想法是非常不错的,演员的颜值也非常青春靓丽。

没有播出的时候,一度认为新版"F4"会一"箭"走红。

结果已经播出好几集了,除了李易峰饰演的夏拙那副自以为是的不讨喜模样,其余三个人都像是被模糊化的背景,完全没有印象。

如果导演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的样子都像夏拙那样,自以为是,咋咋呼呼,那真是对想要讨好的年轻人偏见太深了。

对主要角色的塑造,这部剧太拉胯了。

世界"最强大脑"得主夏拙原本不想当兵,但是偶然看到了火箭弹发射的宏大场面,就一股热血蹿头顶,立志要做火箭兵--初衷的价值观就不正,即便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国家宣传的正剧,当兵的初衷应该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在当兵后,他愈发"猖狂",怼天怼地怼空气。

先是在迎接新兵大会上怼刚刚发过言的旅长,再是回去后怼班长,在宿舍怼舍友。

我猜想,他这最强大脑强在何处,大概是思辨能力吧。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杠精"。

既然如此,干嘛要当火箭兵呢?互联网上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啊。

性格也很幼稚。比如非要跟欧阳俊争个高下,却又去请求班长将第一名让给欧阳俊。

班长说他这样做是在侮辱欧阳俊,一个"最强大脑"竟然能想不明白为什么是侮辱,结果又去跟欧阳俊打了一架。

再比如偷食堂的饭菜回来给被罚禁食的战友吃,结果害战友被淘汰,之后他也没有丝毫愧疚之心。

还比如在窄得仅能通过一人的隧道里,与几位将来会成为上司的老兵相遇。

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出于上下级的尊重,他都应该自己先退出去让老兵们先过。而我们的夏拙硬是不肯往后退,堵在那里磨磨蹭蹭舌灿莲花,最后还是几位老兵退出了隧道。

这就是一个被誉为"最强大脑"的大学生新兵,怎么感觉都像是一个没有素质、不知天高地厚的"某二代"。(某:包括但不限于官、富、拆)

设定这样一个角色,来迎合年轻人口味?

还想讨好年轻人?喝多了吧!

原著作者丰杰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青春是斑斓的,迷彩也是斑斓的,当青春的躯体裹上迷彩,让五彩斑斓从固有色变成伪装色,有谁知道二十来岁的灵魂发生了何其深刻的变化?

而对于一个写东西的人来说,所有的经历都不会浪费,都会发酵为创作的营养。

作者苦心积虑的作品,说得上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匠心,主角被塑造成这般招人烦的模样,令人惋惜。

那有人可要问了,导演李路可是有过《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好作品的。

张寒冰也执导过《士兵突击》,这两部剧都是我国剧史上数一数二的经典啊,怎么看他们也不像是这部剧的导演。

而且出品方也是大佬。

这个……怎么说呢,可以看看柴静专访李安那期。

李安说,就算我又拍了烂片,还是会有人找我拍电影,就是这样。

作为观众的我们,还不至于去操"别人是不是江郎才尽"的心。

只用操"如何能找到对自己胃口的那个创作者"的心就好了。

二、"五毛"特效?不,是"两毛"

这样的军旅题材大剧,情节不好也就罢了,一开头的特效就"惊呆了"观众,也是让人吐槽欲爆满。

一开头的演习,两个导弹发射车攻击仿佛"吃鸡"游戏里的混凝土二层小楼,特效堪比抗日神剧,令人口吐芬芳!

这可是我们的东风快递!是共和国的尊严和底牌。

前一阵子巨浪导弹试射被民间镜头捕捉到了一点尾迹,虽然画面不是很专业也不是很清楚,但掀起了整个网络的热浪,形容是蛟龙入云,鲲鹏展翅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号手就位》可好,两颗导弹愣是弄成了两支窜天猴,入云变成了绿泥鳅。

往深一点想,这特效是为了我们的导弹安全着想啊,老祖先讲究财不外露,我们也要讲究"弹"不外露。

让别人以为我们的武器就像电视画面上的特效一些LOW,不是一种很好的隐藏策略吗?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局长王永孝在号手发布会上对火箭军这样介绍的: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的重要基石,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50多年的利剑,是护佑民族复兴的龙吟剑鸣,上镌刻着火箭军将士投身强军实践的光辉足迹。热血一片红色热土,火箭军与军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么意义重大的火箭,在电视剧里给人的感觉是:啊?就这?

提起"国产特效",人们想到的通常是嘲讽。

比如:《花千骨》为什么要用特效做包子? 包子卖一块,特效才五毛!

"五毛特效"是国产特效最多的评价,制片方也时不时回击,说这些评价都是出于对国产影视剧的偏见。

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无论出自哪国人之手,一些电影的特效就是比另一些电影看上去要假。

那么这种"假"从何来?

一是演员片酬过高导致的经费不足。

《号手就位》里还用了大量资金,建造了一个仿真的导弹的发射井。

或许在留给特效制作上的经费就少了--这只是我的猜测,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

其次是(CGI) 特效使用过多。特效毕竟是特效,不仅价格昂贵,也很难达到以假乱真。

被评价效果震撼的国产电影《红海战役》《紧急救援》,仅仅100分钟内容,也是花了大价钱用真炸弹、真飞机砸出来的。

而制作影片特效里面的真实画面,是2D的,画面信息里面没有Z轴的深度信息。

就导致人们一眼就看出很"假"。

过度依赖单一技术依旧是我们国家电影电视制作的一道门槛。

三、只喊口号,不管作风

剧中最不缺的就是金光闪闪的"价值观"了。

什么"我们不希望亮出底牌这一刻的来临,但是我们也绝不畏惧和一切来犯之敌做出最后的绝杀。"

还什么"我不仅要当一枚核弹,还要当一枚高精准的核弹,不仅要更高更远,还会更精准。"

还有"你们就像一枚枚导弹,万米高空才是你们的疆土,千里之外才是你们的战场。只要找准目标,就能设定航迹;只要加满燃料,就能冲上云霄。"

还有让人热血澎湃的"你们要做自己命运的发射号手,你们的青春将在这里点火。"

就如同小学生背小学生守则,嘴里说着我们要团结友善,帮助同学,却在下课时与同桌扭打到了桌下。

目前十集剧的内容完全没有跟国安扯上关系,都在讲组建一个新的营,通过比赛选人的事情。

尤其是在比赛中营长说出的"只要能赢,不计任何手段"的规则更是让人皱眉。

因为我没有当过军人,也不好评论这种无厘头风气是不是真实。

但目前根本没有让人看出火箭军让人敬佩之处。

如果仅仅用几句口号来"美颜",实际上的情节却是抖音一般的恶搞。

把本应是钢铁男儿的军人演绎成互相称呼"邦邦""梦梦"的娘味十足的人。

那这部顶着"伟光正"的旗号的片子所能做到的,只是劝退一大波喜欢看军旅题材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