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國》作為“時代報告劇”的先鋒之作,的确是收獲了很多贊譽。
強大的幕後宣發把節奏帶得穩穩的,收獲了很多贊譽。
的确,觀看前面十幾集的時候,感覺這就是我們國家劇作的高光時刻,它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及時、親民地反映了時代主題、時代精神。
都差不多在觀衆心裡快要封神的時刻,突然在第20集垮掉。
故事節奏太亂,導演把控力不足。主角吳磊的表演不算出彩但發揮正常,最拉跨的是群戲不穩定,群演演技捉雞,所有人的情緒都完全無法調動。
偏偏導演又要炫技,拍了很多長鏡頭。浪費了一個原本很好的屬于記者小方故事。
一、平路不走踩水坑?
一開頭的場景是灰蒙蒙的戰場,戰争的陰霾讓天氣看起來也并不晴朗。
戰場是一片平坦的戈壁灘,長着芨芨草,莫名其妙的有一個直徑約2米的小水坑。
犧牲的戰士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一隊士兵排成一行趕往最前線。
鏡頭隻拍攝到他們的腿,有的受了傷裹着紗布,有的褲子和鞋子都破了,打着補丁。
奇妙的是他們每個人都要過去往那個小水坑裡踩一腳……
我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想知道這個小水坑到底有什麼奧秘。
天太熱?可大家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啊?
怕旁邊埋了地雷?但後面開始打仗的時候很多人都開始亂跑,也沒有人被地雷炸到。
看了好久我才明白,原來是嫌鞋子太幹淨,很容易穿幫。
不踩一腳泥,觀衆很容易看出來他們穿的是非常時興的“短款雪地靴”和“戶外大頭鞋”。
↑↑↑真相大揭秘
二、敵人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主角出場了,一個年輕戰士陪着我們的主角小方拍照片。
小方是個記者,他的任務就是近距離接觸戰場,讓人們看到戰争的模樣。
才拍了兩張照片,忽然前面傳來一聲“鬼子來了!”,戰鬥就開始了。
敵人是“閃現”過來的嗎?為什麼正面對着戰場的記者小方和身邊的戰士沒有發現呢?還需要靠别人喊來提醒?
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剛剛準備拉着小方撤退的戰士瞬間中槍了,小方一看,連忙拖着不知死活的他往後退,然後子彈嗖嗖地飛來,先後打倒了身邊飛奔過來想要保護小方的戰士A,和戰士B,唯獨沒有打到龜速前進的小方。
細細一看,原來子彈并沒有繞過小方,小方也沒有“主角結界”,是他拖着一個“肉體防彈盾”啊。
如果讓他靜靜躺着,沒準醫護兵過來後還有生還的希望,被小方這麼一拖,都快被打成篩子了。
三、戰壕“障礙物”
連滾帶爬回到了戰壕中,小方驚魂未定這時由另一個戰士帶他去比較安全的一個土洞裡。
他一邊在狹窄的戰壕裡東拍一下,西照一下,阻礙了戰士們的移動不說,把帶着他的那個戰士也急壞了。
你的工作偉光正,我們戰士的性命也很重要啊!
嗯,他确實很在意戰士的性命,每倒下一個戰士,他都要沖過去扶。
但一個都沒有扶起來。
後來好不容易到了那個臨時的庇護洞,看到滿屋子的傷兵,他又跟着沖出去了。
那義憤填膺的樣子,似乎是要去手撕鬼子一樣。
沒想到,到了戰壕,他又充當起“障礙物”的角色...
戰士們也很無奈,除了打仗,還要時刻保護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移動障礙物”。
況且在又窄又深且有一人深的戰壕裡,你那老式膠片相機能照什麼呢?
照45度角仰望天空的憂傷嗎?
還有一個巨大巨大的BUG。
鬼子對着我方放毒氣了,大家都在驚慌地尋找防毒面具。
而沉迷于攝影像的小方就是磨磨蹭蹭,讓邊上拿着防毒面具的戰士十分心焦。
(你自己不怕死請不要耽誤别人好嗎?)
然後,神奇的主角光環出現了,身邊的戰士也消失了。
在毒氣中什麼防護也沒有的小方,他完好無損地站起來了。
又拿起了他的相機……
四、妹妹的尬演
經曆了九死一生回到城裡後,小方剛剛洗好在戰壕裡拍的那些照片,聽說鄰城在打仗,他又決定去拍照。
妹妹眼淚汪汪地阻攔,好像積累了好多年的委屈。
明明是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卻要表現出七八歲的小女孩的模樣,堵着臉,撇着嘴,感覺很做作。
女演員也很像那種兒童節目主持人,很容易讓人出戲。
好吧不在意這些細節,作為妹妹的最後一張王牌:“給媽媽告狀。”
媽媽的反應也是讓觀衆大跌眼鏡。
媽媽已經知道小方要上前線的事情,她語氣平靜地對焦急的妹妹說:“你哥要去前線,我也沒有辦法呀。”
潛台詞有很多,比如說:我說不讓他去他就不去嗎?他那麼倔,我也勸不住啊?我總不能把他綁在屋子裡吧?你不能讓我一哭二鬧三上吊吧?
母親看起來比較明理,她并沒有勸阻,而是做了兒子最愛吃的魚,為兒子送行。
然而,兒子也沒吃。
故事的結尾的畫面,是頭發斑白的母親坐在門口等待。
畫面一轉,門口的凳子空了,凳子上隻留下一張照片,那是帶着母親溫度的小方的照片。
那個似乎比母親更愛哥哥的妹妹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雖然一個故事不必交代每個人的結局,但前面用了大篇幅把妹妹對哥哥的依戀描繪得那麼深,後面卻沒有交代妹妹的結局,讓人感覺是馬尾續貂。
五、通篇都遍布着BUG和“不專業”的群演
話說日本人都打到隔壁了,小方所在的這個城裡的人還跟沒事似的,該下棋下棋,該喝茶喝茶。
我就當是為了表現那時民衆對戰争的麻木吧,可街上以龜速小跑前進的士兵是在幹嘛?
他們表情木然,速度大約跟幼兒園小朋友排隊跑步的速度差不多。
他們是要去打仗嗎?
還是隻是日行操練?
或許隻是導演叮囑了:“你們要慢一點,不然給不了鏡頭。”
街邊的小孩莫名其妙的拿着饅頭大聲哭,哭得人心煩。
街角女學生慷慨激昂演講的現場并沒有很多圍觀群衆,隻有另外幾個哭喪着臉的女學生和兩個男生。
根本看不出“大戰将至”的緊張感。
最可笑的是傷病員回來後,女學生們紛紛去攙扶其他人,而對正面走來的兩個蒙着眼(被毒瞎)的士兵視而不見。
而他們完全不介意被無視(也許是看不到),就那麼互相攙扶着,精準地走到了凳子前,坐在了凳子上。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盲人看不到,兩個盲人就能看到了嗎?
戰場上的兩個盲人是怎麼回來的?
而且從畫面中看,一個傷兵的小臂已經被炸斷了,血肉模糊,已經達到了會感染發燒或者失血過多而昏阙的地步。
他的精神頭看起來卻很足,還能毫無征兆地發飙,瘋狂地嘶吼。
總之,這一章節大幅度地拉低了《理想照耀中國》的整體質量!
雖然《理想照耀中國》有着優勢是“獨立性”和“豐富性”:
獨立性适應了大衆相對快節奏的生活,相比連續劇的冗長,短小精悍的單元劇更便于觀衆快速進入劇情,在觀看時不會因為其他單元的情節而影響到故事的完整性。
而豐富性則體現在不同單元間所受的限制較少,所以發揮的空間更大,在人物和情節設計上可以更多樣化。
但萬一有人第一次觀看《理想照耀中國》,正巧點開的這一集,那糟了,這部原本很好的劇就有污點了。
沒錯,它是以單元結構展開,由多組主創團隊同步聯合創作完成的,良莠不齊在所難免,但是作為觀衆,我還是希望可以盡可能地縮小差距。
被捧上雲霄,然後,突然一松手,又被摔溝裡的感覺,非常非常的不好。
六、主旋律商業化必然出現的問題
《理想照耀中國》無疑是今年的主旋律之一,但說起“主旋律”,隻有當一個樂章裡有了其他聲音之後,才需要強調主旋律。
在改革開放之前,大家都說社會主義,沒必要強調誰是主旋律,隻需要明确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就可以了。而現在因為出現了很多的社會思潮,所以才需要在這個結構變遷中申明哪個是主旋律。
當今的影視劇市場化,主旋律可以大大方方的吸取各類成功的商業元素,而如今觀衆的口味其實又有些簡單粗暴,帥的美的酷的演員,演啥都總有些人喝彩。
市場需要迎合大衆口味,而衆口難調,就比如說《我是小方》這一集,很多人不喜歡,也有人多人依舊把它吹上天。
這個無解之題是主旋律必須要直面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