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郭敬明奇幻小说改编一贯的问题,《临界天下》也如《幻城》以及《爵迹》影版一样,特效“无功无过”,但剧情满是槽点,有观众甚至吐槽《爵迹》剧版甚至不如影版。
《小时代》系列完结后,“郭敬明”这块金字招牌便开始失效,从《幻城》《夏至未至》《爵迹》的接连失利便可见一斑。曾经,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郭敬明在出版行业和影视行业两手发展,但随着出版行业的萎靡以及影视行业寒冬期的到来,最世公司旗下“四大刊”接连停刊,郭敬明深度绑定的乐视影业和和力辰光也在资本市场遭遇滑铁卢。
曾经,郭敬明一度被称为天才作家,因青春疼痛文学一时风头无两,成名之后,郭敬明虽一度陷入抄袭、拜金、整容等争议旋涡,但凭借《小时代》系列的市场表现,他依然得以在影坛混得风生水起。只是,如今的电影市场和电视剧市场逐渐走向精品化,如果不能交出质量服众的作品,郭敬明恐怕很难再次在资本市场立足。
特效“无功无过”、故事崩坏下,《临界天下》口碑热度双失利
郭敬明在2003年时曾创作了《幻城》,这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幻城》在市场获得成功后,郭敬明时隔多年再未触碰奇幻题材,直到2010年《临界·爵迹》出现。2010年8月,《临界·爵迹》以首印200万册发售,创造了中国印量纪录。
《临界·爵迹》刚问世时,正好是网络小说满天飞的时期,像《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玄幻小说在网文市场很是火热,但这些小说的模式都大致相似,读者久读自然会审美疲劳。相比之下,郭敬明的《临界·爵迹》风格相对西化,小说中奥汀大陆以及白银祭司、王爵等设定也很是新奇,吸引了不少读者。
《临界·爵迹》小说的野心并不小,小说简介中表示该作品要展现白银祭司统治体系的动摇和消解,并赋予银尘等小说人物“觉醒”、“反抗”的使命,但从成品来看,小说内容并没有支撑起这个庞大的构建,且故事在第二部后主线混乱、角色刻画单调,被不少读者吐槽。此外,该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就如同《爵迹》影版的特效一样,美则美矣,强则强矣,却没有温度。
《临界·爵迹》人物塑造的单薄和故事内核的崩坏,在影版和剧版的改编中都暴露无疑。影版打着全国首部全真人CG电影的旗号,投资成本达到了1.5亿元左右,但剧情全面崩坏,被网友吐槽是明星云集的网页游戏电影。到了剧版中,且不说依旧空洞的剧情,造型、服装、道具、背景等水准也在下滑,跟市面上流行的古装玄幻剧“同化”,并未突出原著的特色,唯一值得一看的或许只有“无功无过”的特效了。
《临界天下》早在2017年便已杀青,到播出时积压已近两年时间。2019年5月27日上线后,爱奇艺一次性放出了全部的48集,从集17集开始需要会员付费观看。爱奇艺曾通过《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芸汐传》等剧集尝试过全集放送,但这种模式其实对情感剧较为友好,对带有悬疑色彩的《临界天下》而言,一次性释放全集更像是“弃疗”行为。
如果说《爵迹》影版上映时,大众还有吐槽郭敬明的欲望,那么剧版《临界天下》播出后,很多网友似乎已经不再关注了。《临界天下》播出11天时,豆瓣短评人数仅1000余人。
最世旗下“四大刊”停刊,青春疼痛文学过时
即便很多人并不喜欢郭敬明,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有过辉煌期的。
在《夏至未至》《小时代》《悲伤逆流成河》相继出版后,郭敬明迅速崛起成为了青春文学领军人物,并收获了一大批年轻“四迷”。相比于饶雪漫等专攻青春疼痛文学的作家,郭敬明的商业头脑无疑更加清晰,他成名后不久便转型做了出版人,成立最世公司签约了落落、笛安、安东尼、恒殊等当时一众新概念作家,并通过举办“The Next”挖掘了陈晨、李枫、吴忠全等新锐作家。曾经,最世旗下作家、漫画家、摄影师曾一度超过百位。
最世公司成立后,打造了以《最小说》《最漫画》《文艺风赏》《文艺风象》“四大刊”为核心的杂志矩阵,其旗下作家、漫画师除了个人单行本外,还联合推出了《骑誓》系列、《岛》系列、《下一站》系列杂志和小说。发展出版事业的同时,郭敬明也开始转战影视圈,不过迄今为止,除了《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及《剩者为王》外,最世公司影视化的大多为郭敬明的作品。
郭敬明曾一度将自己极为擅长的青春文学做到了“流水线生产”,但奈何好景不长。2018年年底,南京先锋书店官博就发文感慨:“遥想当年,《最小说》可以发到每期50万册左右,《最漫画》30万册左右,《文艺风象》25万册左右,《文艺风赏》20万册左右,而到今天,差不多都要停刊了,是早期读者长大了么,还是没有初中生了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那是一个遍地报刊亭的年代。”
随着互联网冲击之下实体出版业走向萎靡,2015年开始,最世旗下“四大刊”相继停刊。出版业不振的同时,郭敬明的影视之路也开始不顺。郭敬明的IP影视化巅峰无疑是《小时代》系列,四部《小时代》拿下了17.86亿票房,郭敬明也被冠上了潜力导演之称,但《小时代》系列后,郭敬明在影视行业的号召力就开始下滑。
《小时代》后,由郭敬明IP改编的《夏至未至》《幻城》《爵迹》等影视作品接连失利,去年上映的《悲伤逆流成河》虽然拿到了3.56亿票房,但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导演兼编剧的落落对原著大刀阔斧的改动,剔除了大量暗黑情节,将主题转向了校园霸凌。《悲伤逆流成河》票房的成功,其实也代表了市场如今更加青睐现实主义题材,郭敬明曾经“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青春疼痛已经难以被共鸣了。
2007年-2011年,郭敬明长达五年占据了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两名,版税收入过千万,2017年时,郭敬明却已经跌到了五十名开外,收入仅230万。和掉出作家富豪榜前列一样,郭敬明的IP也开始“落伍”,2017年、2018年,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被猫腻、天下霸唱、南派三叔、辰东等网文大神作家霸占,郭敬明并未上榜。
如今,市场对IP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当初视青春疼痛文学为刚需的那批人也已经长大,但郭敬明似乎并没有变化太多。2014年出版了《守岁白驹》和《怀石逾沙》两本散文集后,郭敬明便再没有出书了。2014年至今的这段时间里,郭敬明忙着做导演、制片人转化自己以前的IP,期间还监制了一部陈学冬主演的《从天而降》,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曾经创作的IP几乎已经全部影视化。
《小时代》带来的光环逐渐暗淡,和力辰光终止IPO后上市梦碎
在这几年“逐梦演艺圈”的历程中,郭敬明并非没有过高光时刻。
乐视影业巅峰期时,旗下曾囊括了一众明星股东,如张艺谋、孙红雷、黄晓明、刘涛、孙俪等,其中也包括了将作家“明星化”的郭敬明。郭敬明在改编《小时代》时,便展开了和乐视影业、和力辰光的三方合作。四部小时代共投资了1.1亿元的制作成本和0.7亿元的宣发成本,收获票房17.86亿。
乐视影业和和力辰光无疑都从《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中尝到了甜头,乐创文娱CEO张昭就曾提到,乐视在《小时代》系列上的投资回报率大概是1:10,是《小时代》成就了乐视影业。张昭此话也并非过于夸大其词,毕竟《小时代》系列上映的三年里,乐视影业进行了三轮融资,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
另一边,和力辰光也因《小时代》系列一战成名。和力辰光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力辰光营业收入分别为4060.79万元、1.56亿元和2.56亿元,其中《小时代》系列每年贡献的收入为3455.4万元、1.21亿元、1.09亿元,贡献业绩占比分别为85.09%、96.03%、85.44%。
2015年和力辰光年报显示,郭敬明为公司前十大股东,股权占比为4.05%。《小时代》之后,郭敬明与和力辰光签订了“未来5年双方将优先合作9部影视剧作品”协议,并开始筹备《爵迹》影版,但该片最终票房仅3.8亿,和力辰光和发行方乐视影业均处于赔本状态。
《爵迹》之后,乐视影业爆雷,走上了下坡路,2019年1月24日,乐视影业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与此同时,和力辰光也没有多走运。《爵迹》影版之后,和力辰光投资的《青云志2》《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作品市场表现均不如意,业绩也大打折扣,2018年影视行业迎来寒冬之后,和力辰光摘牌新三板,至此郭敬明在资本市场再次溃败。
今年3月,郭敬明旗下双子惠兰创作室、令秧文化、柯艾文化以及最线代动漫文化四家公司状态变更为“注销”,同在3月,原为和力辰光旗下艺人的陈学冬宣布加盟李冰冰、李雪创建的经纪公司和颂传媒。公司注销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后,郭敬明曾在微博回应只是业务合并,并未打算退休。
现在的影视市场,青春文学依然有出路,只是不再是“疼痛向”,因青春疼痛文学走红的郭敬明,也在另谋它道。不过,如今的电影市场也已经不再是《小时代》系列能轻松席卷十几亿票房的市场了。当下,将更多重心放在制片人、导演身份上的郭敬明,想要向资本市场继续证明自己的号召力,那便得靠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