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很多人喜欢,豆瓣评分更是奇高,不过本人看后却不以为然。作为纪录片,本片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使本片分高的地方在于所谓的心灵与灵修,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因素。但是摄影作品的质量并没有因为这些理念得到提升,反而是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矫饰之处。人工饲养的动物用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很可疑的,也不能不说是很讽刺的。
动物摄影有几个代表的体系。其中之一是宠物摄影,比如Elliott Erwitt和Herbert List。宠物摄影有一个类型类似cosplay,这种类型起源很早, 产生个人风格的William Wegman可以归于时尚摄影谱系,他的摄影作品具有行为艺术般的戏剧性与幽默感,远非一般的宠物摆拍可比。
其中之一是科学摄影,以Paul Starosta为代表,他的摄影作品启发了很多诗人和艺术家。这一系统和以美国国家地理为代表的生物摄影最为人所知。
此外就是有些许个人风格的摄影师,比如Sebastiao Salgado的创世纪, Tomasz Gudzowaty的Closer。
个人风格更为成熟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Peter Beard,二十一世纪初的Nick Brandt。前者拍摄的白人打猎场景与动物尸体触目惊心,并且利用拼贴绘画进行创作表达;后者最开始拍摄纪实性作品,后来走向类似装置艺术的场景构建。
Peter Beard作品
Nick Brandt作品
Elliot Ross的动物有一种人的感觉,仿佛给动物赋予了精神。 Olivier Richon的动物拿着人造物体,像是实验中的场景,思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与共同之处。 Karen Knorr让动物置身与人造建筑中,仿佛动物是建筑的主人,对地域文化与建筑功用进行思考。Garry Winogrand将人与动物进行对比,动物园中人与动物互相观看,有一种幽默效果。南非摄影师Pieter Hugo拍摄的动物照片也值得注意,体现了驯化者与野生动物的表面和谐下的紧张关系,给人以强烈刺激。
再说回本片,看图片。
其实,本片的拍摄手法是和时尚摄影如出一辙,且看以下照片。
本片中的摄影是作者把自己观念强加于动物之上的体现,这也是有关心灵或者灵修的艺术普遍的缺点。比如台湾著名摄影师冯君蓝的微尘圣象系列,就有明显的缺点,在我看来是不够动人的。
最后,还要推荐几个关于动物的摄影大师,都是极为经典的。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