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向可爱势力低头的一天。
即使不讲故事,只让格鲁特卖萌,我都愿意一直看下去。
就像网上那些关于猫猫狗狗的短视频一样,没有剧情,没有笑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单纯记录这些萌物的画面,我们都百看不厌。
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洛伦茨提出了著“婴儿图式”理论,很好的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喜欢可爱的动物。
因为可爱的动物普遍具有婴儿的特征,它们小巧,纯真,无害。很容易解除人的防备心理,进而让人感觉放松,愉悦。
而且这种婴儿般的形象,还会唤醒我们的母性特质和保护欲。
在和可爱动物进行互动时,我们也会疯狂分泌多巴胺,产生高强度的快感和满足。
尤其是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以及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险峻,可爱的事物确实能起到良好的安慰效果,至少能让人的心情变好。
可是,既然格鲁特被拍成一部短剧,那么我们不妨根据它的可爱属性,聊聊本剧在人物塑造层面有何成功之处。
喜欢研究编剧理论的朋友,大概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呈现优于描述”。
对观众来说,呈现往往是最直观的,而描述则是抽象的,因为需要一直保持思考。
好比你描写一个人被热水烫伤手指很疼的情节,与其通过旁白说他被热水烫伤了,他很疼,不如描写热水浇到他手上,他立刻跳起来呲牙咧嘴大呼小叫,来得更直观。
而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要想呈现得好,就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演员、剧本、剪辑、画面调度,缺一不可。
好故事需要给观众“期待”,要让观众期待人物接下来会做什么,怎么做。
而人物的做法,必须符合他的性格和人设,否则这个人物就很假,不可信。
格鲁特就不只可爱,还可信。
从一开场,格鲁特拿着遥控器快进漫威的经典片头时,就已经开始对格鲁特进行人物的性格塑造了。
一个小小的行动,就呈现了格鲁特作为“熊孩子”的脾气有多暴躁。
格鲁特曾在《银河护卫队2》中牺牲自己,拯救大家,他的人设一直都是蛮憨厚的。
后来他的身体残留的一部分,被重新栽培起来,可以视为格鲁特的又一次重生。
新生的格鲁特不仅拥有婴儿般的单纯可爱,还很暴躁、顽皮。
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也从银河护卫队其他成员身上学会了一些“坏习惯”。
比如,新的格鲁特有点暴力倾向,喜欢以暴制暴,他骂骂咧咧,时常恶作剧,还有一些坏坏的“小心机”。
他爱嫉妒,看到新的盆栽取代自己,会愤怒地发起攻击。看到有人模仿自己,还对自己指指点点,他就会故意诱骗对方,然后打开太空舱门,把对方赶走。
他爱以暴制暴,当别人欺负他,取笑他时,他一定会报复回去。
他爱恶作剧,他会捉弄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会点燃飞船上的炸弹只为了好玩。
有“小心机”的他,还会在点燃炸弹前,先准备好一幅画,为自己马上要闯的祸,找好退路。
等到炸弹真的点燃,他会没心没肺的撒欢,待到火箭开骂时,他又接着卖萌,装无辜,“可怜兮兮”地交出早就准备好的画作。
这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格鲁特,一个奶凶奶凶的熊孩子格鲁特。
如果你嫌弃最近漫威的新角色,人物塑造过于单薄,那么这部只有几分钟的短剧,倒是重新塑造出一个崭新的,个性鲜明的格鲁特。
可爱,本身就是一种最聪明最讨巧的呈现,而成功的人物塑造,更是锦上添花。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剧情,足以证明编剧的用心。
至于这部剧的缺点,我想就只剩太短不够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