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负负得正》是2024年最让我惊艳的一部国内电影。

它抛弃了常规的线性叙事,突破了次元壁垒,不断反复横跳于外太空的银河电影制片厂-社畜黄振开的爱情生活-黄振开大战外星人-漫画作者黄振开的心路历程等不同次元空间,用跳脱、绚丽、迷幻、荒诞而又不失轻盈的影视语言,去描摹关于自我疗愈、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故事。

但上述优点,并不是我偏爱这部电影的原因,恰恰相反,《负负得正》是一部需要抛开叙事文本,闭上眼睛、打开心灵,才能真正读懂的好电影。

感受先于事实

先抛出一个观点,感受比事实更重要。

电影里有一句话:“开着灯,我们就只能在一个房间里,一个具体的房间里;关着灯,我们就可以一起去任何地方”。这句话,可以视作为整部电影破局的题眼:眼见的未必真实,感受与想象让心灵自由——这是个有些哲学意味的观影体验。

比如,上班族黄振开染着一头格外醒目的蓝色头发,每日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城市,从事着循规蹈矩的公司白领工作。奇怪的是,电影里的所有人,包括古板的上司和保守的父母,无人提出异议,只有女主李小乐一个人看到了他头发的颜色。

又比如,女主李小乐自述做过直播、代购,什么赚钱做什么,甚至当过小姐,平时又是满口谎话,随口就能说出“我男朋友明天就要去津巴布韦挖矿”的鬼话,这些细节不禁会让人产生疑问,男主到底爱上了她什么?

《小王子》中说,语言是误解的根源。

我认为叙事语言也是如此。现实中人们把理性与逻辑奉为圭臬,但生活经验也总是告诉我们,有语言、有表达,就会有误解,有信息差,说出来的话可以作伪,传达的事实可以片面,而每个人当下的感受——或快乐、或悲伤、或喜爱、或厌恶,往往反而是确定的、真实的。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跳脱出固有的观影思维,感受电影想传达给观影者的真实。

黄振开说,李小乐很像他的一个朋友——黑豆。

表面上看,黑豆是个粗犷的男人,生活在海边,日复一日地拯救想要跳海的人,这与昼伏夜出、漂亮时髦的都市女孩李小乐毫无相似点。但此时此刻,闭上眼睛,伴随着电影画外音中男主娓娓道来的温柔语气,海水有节奏的起伏,我相信,大部分敏感的观众一定能与男主的那时的思绪同频——李小乐和黑豆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拯救快要溺水的人,包括男主自己。

此处揭开了一层真相:黄振开的蓝色头发也许是存在的,也许不存在。只有李小乐能看见他蓝色的头发,是因为她看见了他外化的忧郁、痛苦,微小的不甘、反抗,她像黑豆一样,不管自身是否同样需要救治,但仍坚持一个信念,就是不停地试图挽救心灵溺水的人。电影里李小乐的无拘无束、享受当下,她的出现给了黄振开反抗麻木无聊的人生剧本的一线希望,是他即将沉溺窒息、随时放弃挣扎前,唯一一块能抓住的浮木。她的爱是施救,他的爱是求援,他们的相爱是彼此的互相救赎。隐藏情节的合理性在看不见的地方完成了闭环。

同理,李小乐的“玩咖”人设,或许也只是她虚张声势、保护自己的谎言。观影中,筛选掉语言的误导,感受先于眼见的事实,我相信观众可以在故事里发现李小乐的善良、细腻以及坚强。

类似的伏笔在电影中比比皆是。通过这样的解读,观众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拼凑出完全不同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情绪优于叙事

电影《负负得正》也可以说一部情绪优于叙事的电影,它太会展现“情绪”了,影片的光影声效是流动,流畅的影像语言覆盖了含义暧昧的文本,主创使用了最大的魔力,尽可能地把观影者的情绪调动起来。

影厅灯光亮起,你问我电影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可以用三言两语讲完故事梗概,男女主从相识到分开的历程乏善可陈。可是观影结束,行于街巷,在等车间隙,有一刻我闭上了眼睛,顿时仿佛大梦初醒,好似经历了男主黄振开追寻爱情、寻找“自我”的漫漫长路,一路捡拾每一粒自我疗愈的解药,同时穿梭于宇宙鸿荒,在格子间与外星球反复横跳,甚至抽离于现实,窥见身外身、梦得梦中梦。这种虚虚实实、迷幻交织的观影体验异常奇妙。

我还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段落。

电影结尾,字幕出来,伴随着长达4分钟的主题曲,镜头不停地往前推移,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这亦是直接用文本解读画面,无法企及的感觉。

还是要闭上眼,尽情感受。

面前是通往光门的唯一之路,是只能看到的唯一之路,从起点到终点,总有无形的推手推你向前,抗拒不得。每一刻,你都忍不住猜测光门的后面是什么?也许前路未卜,也许前路灿烂,你忐忑、好奇、迷茫,甚至有一丝惶恐,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这是不是与人的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总说看不到未来,但其实眼下看到的每分每秒都是未来,而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你我的未来就是尚未确定。

这段通往光门的海边之路,把“命运不确定、命运可改变”的文本完美地影像化了。

成长颠破无聊

到这里,相信跟我有着相似审美偏好的观影者,已然能在心灵上和电影《负负得正》共振共鸣。

随着年龄渐长,人会发现在无坚不摧的命运面前,很多难题本来就没有清晰的答案,但也许在困境中,有人愿意轻轻抱你一下,说一句“我知道你的痛苦与疲惫”,就已经弥足珍贵。很明显,当下多数优秀的文艺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它们通过观察、复写、描述现实社会,或妙趣横生、或细腻隽永、或冷峻犀利地再现了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你我所面对的困境或困惑。毫不意外,《负负得正》也做到了这一点。

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足以让《负负得正》进入我的年度最佳片单。《负负得正》获得我的偏爱,更源于它的颠,它的不安全,它的一大段出人意料、浓墨重彩的放飞情节,脚踩人生剧本、暴打天外外星人。

相信很多人都能与男主黄振开的生活状态共鸣,拿着重复无聊的人生剧本,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日复一日,麻木、孤独、忍耐,不喜欢真实的自己。

也不是痛苦,只是厌倦和无聊。

然而,我想说,黄振开们所厌倦的,并不仅仅是眼前的所见所得,他们所真正厌倦的其实是自己。

厌倦,是因为自身停止了生长,自己的认知停滞了,感受停滞了,思考停滞了,导致已经拥有的、握在手中的东西无法在心中发生变化,对眼前事物的看法也没有变化,于是便产生了厌倦。

也可以说,没有成长,就会厌倦。

所以,一部电影只是着墨于重现观影者的生活体验是不够的。体验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体验过后的思考、反刍,唯有思考才赋予体验以意义,否则只是如行尸走肉般的重复。

人不能只活在当下,是的,我在驳斥那些鼓励年轻人躺平的赛博鸡汤。生活是固定重复的,但人的看法不是,人的感受不是,人的体验更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去感受,去思考,去经历成长,在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里发芽开花,去用力打破预设的人生剧本,哪怕最终获得的结局不一定完美,但我想也一定不会无聊。

我很欣喜,在电影中看到了男女主的成长。男主黄振开成长了,他画完了自己的人生漫画,在漫画里他暴打外星剧组、踩烂人生遥控器,成功拯救了自己的爱人李小乐;在漫画外他与父亲和解,心平气和地在父亲喋喋不休的抱怨声中做起“自他交换”的手势。女主李小乐也成长了,她把谎言变成了现实,成为了菲姐的服装师,穿衣朴素留起了长发,不再用五颜六色的假发伪装、掩盖自己真实的模样,真正接纳了自己。所以,无论他们最后是否选择再续前缘,对彼此来说,就已经是Happy ending。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男女主感情戏之外的这些情节放飞、冗长、占比过重,但我偏偏觉得这些是神来之笔,是用荒诞和戏谑织成了梦中梦,编成了戏中戏,拍成了剧中剧,让原本简单单调的爱情主题得到升华。

是的,没有极致的荒诞就没有极致对比,也正是这份对比,让我体验到了电影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反抗命运永不妥协的致敬。

最后,彩蛋时分,我也跟着跳进了电影《负负得正》主创们给观影者创造的电影宇宙,外星人摄制组的镜头对准了观众,猝不及防地打破了“第四面墙”,给了我全新的观影体验。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视角局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也许就能拥有更广阔的思维,就会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那我可不可以这样想,或许我们真的活在一部外星人拍摄的荒诞记录片中,有一台外星打字机永不停歇地往外吐出每个人的人生剧本,一群外星社畜吵吵闹闹地挤在一辆破旧的三蹦子上,24小时跟踪记录着普通人的生活。

这个命运设定,是不是非常荒谬?

但是,又如何呢?

命运剧本越是荒谬,就越要把它过得热烈。

喜欢就演下去,不喜欢就撕碎它,勇敢抢过人生的遥控器,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

这是我在电影里感受到的,远比故事真相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