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凤凰琴》,1994年由何群导演拍摄成同名电影。影片将小说中的男青年主人公改成了一个高考两次落榜的年轻姑娘张英子,伴随着幽美、轻缓的插曲《迎着天上的红日头》,电影也不复小说中的诙谐语调,而是充满了真挚与温情。
艰苦环境下,乡村教师苦苦等待着迟迟不下来的转正名额,却也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等待中的急切盼望、焦灼不安早已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练习成了日常。只有在特殊的时刻,风吹起界岭小学的五星红旗、竹笛吹响阵阵国歌,我们才从乡村民办教师庄重的眼神中,看到那支撑着他们笃定地等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个转正名额所能带来的体面生活,更有他们对乡村教育的信念与奉献。
新教师的两封信
年轻老师张英子理想的工作是城里公办学校的教师,可是命运偏偏开了玩笑。英子只能手捧着《城里来的年轻人》的书,在低落中来到遥远偏僻的界岭小学。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张英子对界岭小学充满了抗拒与误解。
电影改编后仍保留着与小说相同的故事线,主人公两次写信向外界公开界岭小学的情况,一次正面的一次负面的,都给界岭小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张英子写第一封信时,是上级领导将要来抽查,老师们让高年级同学代写辍学学生的作业,余校长、邓副校长、孙教导主任联合瞒报扫盲率。这让初出茅庐、一身正气的张英子十分不满。
然而张英子的举报并没有换来自己想象中“伸张正义”的结果。反而换来了舅舅的一巴掌和其他教师的排挤。“就你能,就你说真话!”舅舅和其他乡村教师们又何尝不明白界岭小学的真正情况呢?只是为了让界岭小学获得更好的资源,他们不得不去做出一些妥协。
如何处理工作上的种种难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普遍要面对的问题。说真话是张英子身上的宝贵品质,可界岭小学的情况复杂,并不能由简简单单的对与错来分辨。张英子太过于年轻了,世界在她那儿只是黑白对错,没有中间地带。意气用事写了封检举信而遭到其他老师的排挤,这是张英子来到界岭小学后遭受的第一道考验。
困苦的人和事总是有其背后的理由,叫学生去采山药看起来是在压榨学生的劳动,卖山药的钱却能够买来学生上课用的课本。孙四海虽然和学生李子的母亲王小兰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有悖伦常的关系,两人却互帮互助一同扶持界岭小学的孩子们上学。村里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孩子们过冬就正等着领导检查后的奖金,才会有老师们联合起来谎报扫盲率。谎报扫盲率的背后,不仅是这些乡村民办教师们对教学环境贫穷落后的种种不满,更多的还是乡村教师们对界岭小学学生艰苦生活的不忍。
见过许许多多一开始她不能明白的事情之后,张英子开始渐渐理解界岭小学这三位土生土长的乡村民办教师。他们虽然敷衍领导,可一言一行却没有不为条件艰苦的学生着想的。他们笨拙的方法,或许也是他们能想到的帮助界岭小学孩子的唯一方式了。在一阵排挤之后,张英子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助界岭小学,于是同样一份“说真话”的信寄到了出去,界岭小学的贫穷与艰苦终于受到了上级重视。张英子最终为自己的莽撞与意气用事做了一些弥补,失去的奖金重又回来了,千盼万盼的转正名额也终于下来了。因为了解,所以原谅,张英子对界岭小学由一开始的抗拒与不理解,渐渐地转变成怀有深情了。
五星红旗象征希望
清晨的山沟沟里飘荡着老师教给孩子们的儿歌,歌颂着生活充满光明。在界岭小学黄泥的操场前,余校长因关节炎而骨结粗大的手升起了那一面五星红旗。邓副校长和孙老师的竹笛声声中吹响了激昂的国歌。因父亲去世而不得不辍学回家的孩子,这样告诉余校长:只要看到界岭小学升起的国旗,我就不再害怕。
影片中,飘扬在界岭小学的五星红旗是一个独特的物象。五星红旗不仅仅是作为国家意志的存在,在界岭小学的孩子心中,更代表着学校,代表着老师和同学这样一个大集体,代表着知识、财富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的可能。
在乡村民办教师眼中,五星红旗则更象征着终有一天能转正到城里公办学校的光明未来。余校长、邓副校长、孙教导主任和张英子,她们一脸虔诚地望着国旗飘荡在界岭小学上空,就好像看到了不知道哪天就下来的转正名额。转正意味着终于能离开这贫穷和落后的山村,意味着更体面的生活。但转正也意味着他们要离开这极度缺少教育资源的乡村,要放下可怜的山里孩子们。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国歌奏响着,乡村教师之所以能脚踏实地扎根在乡村教书,胸中一定还怀有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自豪和信仰。
苦中作乐,逆来顺受。乡村的生活环境差,老师们自身的教学水准不高又缺少进修的途径,可教育却刻不容缓。送学生们来回的路上,也成为了老师们教学的场地。离家遥远的孩子们上学放学的山路上老师就教孩子们唱歌;路上捡到蛇蜕就现场教学有关蛇字的成语,教室里来了母猪,就和它和平共处请它吃粉笔灰;山里采来草药就卖了钱去买课本……身在不如意的现实,可乡村教师们却依旧踏踏实实地利用一切条件教书育人。
学生叶碧秋的家长来帮张英子老师搭灶,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夸赞学生的聪慧与学得快。可家长的心仍旧停留在女孩子早日婚嫁的念头上。山村里的农民有着对知识的深刻景仰,却不得不考虑生活的需求。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晓得知识可以统一代传给下一代,但也仅就止步于此。乡村教师在乡村不仅仅是以教师的身份来传授简单刻板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改变的观念,带来一种全新生活的希望。
在唯一一个转正名额下来之后,把名额留给谁成了难题。老师们商量后最终都决定放弃,而把机会留给明老师,也就是余校长的病妻。当年的界岭小学只有两个教师,张英子的舅舅通过关系离开了界岭小学,他留下了凤凰琴赠别明爱芬,却惭愧地划去了写在凤凰琴上的名字。一个稀缺的转正名额,让多少有情有义之人受苦?故事中明老师在了却自己毕生的转正愿望之后,戏剧性地死去了。最终商量后,由张英子拿取了这唯一的转正名额,张英子还年轻,她将来或许可以给界岭小学带来更多的资源。
其余的各位老师又何尝不愿意想要拿这个名额呢?只是他们在这儿扎根已久、年华青春流淌在这儿,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早已与界岭小学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走与不走意义已经不大了。可张英子不一样,她还年轻,或许她能够为界岭小学和乡村民办教师带来更大的希望。
五星红旗和国歌,在这里是一种仪式。象征着这些淳朴的民办教师们,在自己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的初心。面对着界岭小学的穷苦的孩子们,他们的心中一定有对乡村教育和奉献的深刻信念,踏踏实实地把书教好,这也是伟大的一种。照常升起的庄重的五星红旗,象征着乡村民办教师转正的希望,也象征着整个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希望。
小人物与现实主义题材的胜利
1987年,国家文艺政策主张“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但《凤凰琴》没有采用以往主旋律影片突出英雄人物的宏大叙事,而是贴近小人物的生活,把重心问题放在新中国亟需解决的乡村教育这一不大也不小的问题上。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在90年代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因为如此多出现投拍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在这些投机行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观念先行的创作倾向。怎样才能创作出既能获得观众青睐,又能表达社会关怀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好电影呢?关键在于要兼顾到影片的艺术性。90年代引进分账大片,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放映时空、宣传力度和创作期待都是巨大的挑战。
《凤凰琴》的成功在于“真”,用导演何群的话说,“就是讲点老百姓的事情,说点老百姓的话,靠这个东西去打动人。”乡村民办教师的生活和心路历程都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看似都有自身的缺陷,他们为了一个遥遥无期的转正名额,暗自努力且各怀心计。孙四海为了挤出时间复习没有送学生李子回家,害得李子差点被狼袭击,邓有梅为了托人找关系转正不惜上山偷树卖钱,这些小人物身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当转正名额真的下来的时候,每个人却又都处处为他人着想,宁愿让出自己的机会,将唯一一个转正名额,留给了余校长的病妻明爱芬。
《凤凰琴》描写的是一个美好的人情的童话,大山里的乡村民办教师在穷苦的环境中,依旧怀抱着真心来发展乡村的教育事业,他们全新全意的付出感动着我们。为了留住更多的孩子念书,余校长负担起了所有离家偏远孩子的伙食,让自己的孩子志儿同他们一起吃住。其他两位教师,为了转正名额丝毫不让,却也愿意在工资发下来的时候,多匀出一份留给余校长那也曾是乡村民办教师的病妻明爱芬。
乡村教师们并不矫饰自己渴望转正的意图,却也从不为此妨害他人利益。只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转正的名额,这不正是人性与人情的真实吗?现实主义的题材并没有因为这些乡村民办教师艰苦的心路历程而显得琐细,反而显出艺术的真实。这或许就是《凤凰琴》之所以能够屡获奖项、打动人心的真正原因吧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小学入学难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在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山村中,幼儿园的入学难问题渐渐浮上水面。和小学一样,乡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为了减轻城市工作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将小孩送回老家由双亲代为养育,这就要求乡村幼儿园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乡村幼儿园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界岭小学的难题一样,教师数量不够、转正名额极少甚至可以说全无、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等等。
乡村小学民办教师的难题随着《凤凰琴》的上映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距离1994年影片上映已经过去28年,问题转而变成乡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亟待解决。乡村民办教师该何去何从?乡村的教育体系该如何改善?乡村的教育资源该如何分配?影片《凤凰琴》的现实意义依旧在引发着我们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弘扬乡村民办教师们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教育理想,不仅对我们正确认识乡村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解决当下存在的乡村学前教育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早.乡土文学的精神力量——《凤凰琴》原型地考[J].小说评论,2021(02):153-160.
[2]杨海波.从《凤凰琴》说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01):65-68.
[3]吴晓东.永远的童话——评影片《凤凰琴》[J].电影评介,1994(Z1):28.DOI:10.16583/j.cnki.52-1014/j.1994.z1.024.
[4]王利丽,尹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与市场化探求[J].电影评介,2018(15):5-9.DOI:10.16583/j.cnki.52-1014/j.2018.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