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本剧改编自阿耐的小说《不得往生》。从小说到剧版正式定名,几经波折,如今《风吹半夏》这个名字,一度在网上引发全网支招改名的浪潮。
如今以许半夏为圆心,剧中辐射出了一整张庞大的人物关系网络。观众从「只知道许半夏」到「对剧中配角名字倒背如流」,从「只想看许半夏一心搞事业」到「全网找细节」,紧凑的节奏与扎实的内容走向下,《风吹半夏》掀起了今年最后一场深度观剧之旅。
那么,《风吹半夏》达到如此热度的魔法是什么?几个关键点。
1、小篇幅奏响年代群像第一章
首先,故事的背景被放在了改革开放进程的最关键时间段——1990年到2002年。在这十二年中,许半夏带着两个兄弟,从卖废钢得到第一桶金开始白手起家,再到废钢进口贸易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进而地位获得当地钢铁行业的肯定,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最后成长为实业家,创办了一流的钢铁公司的励志故事。
12年的跨度,从改革开放来到21世纪,剧中的人物也从时代洪流下的闯者,到成为时代变革的见证者。
很难想象,这样的剧情容量能放在36集中展开,但《风吹半夏》做到了。目前剧情已经播出了四分之三,紧凑的节奏与扎实的内容,精确细化到了每一句台词。群像人物之间复杂又庞大的网络关系,在有序中,抽丝剥茧出了一场场商业大戏。
剧中,以许半夏为圆心构建了她身边的6组人物关系图,共15人,第一组便是许半夏、童骁骑、陈宇宙组成的「钢三角」;再来是「滨海五人组」,伍建设、裘毕正、郭启东、冯遇和许半夏;以及「感情线组」许半夏&赵垒、许半夏&老苏、童骁骑&野猫、陈宇宙&周茜;还有许半夏和她的父亲许友仁,父女关系组;第五组则是大环境背景下,许半夏与高跃进代表的国家领导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组,便是即将展开的,许半夏与她手下的工程师(贾长安)、风险投资(苏国梁)等人的关系。
以此,6组,15人,代表了改革开放时代下的各类人群。
在剧集的一开篇,以一场钢铁行业大会,就点出了10位主演人物,让观众几乎明确了大部分的人物关系。虽然出场人物众多,但他们每个人都足够典型,个性鲜明,举手投足间,让观众瞬间就能被角色的魅力吸引。
12年,15人,36集,这些数字「组合」起来,足以构成一个波澜壮阔时代的横切面,展现个体在浪涛沉浮中如何做出无愧自身与时代的选择,并让时代的点滴痕迹,以故事的形式托生在鲜活的人物身上,奏响年代群像的篇章。
高热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实打实的数据为证:
历来对国产剧格外挑剔的豆瓣网友,也不吝惜地打出8.4分。注意,评分人数高达22万人,它不是因为小众才高分!
而在爱奇艺平台上,剧集刚一上线三日就达到9000的热度大关,最近更是轻松突破了10100。
达到这个热度和好评的国产剧,放眼2022年也屈指可数。
足以见得《风吹半夏》这部剧,除了拥有专业实力过硬的台前幕后阵容来吸引观众外,最重要的是必须依靠故事与极强的人物刻画为抓手,让观众感知到角色的立体魅力。
2、零镶边群像盘活全网高热度
魔法之二,是以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为核心的群像,无不闪闪发光。
许半夏既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潮流本身。我们发现她迈出的每一步,几乎都走在了时代变化的转折点之前。但这并不是因为她有随时可以开挂的金手指,也不是靠着心灵鸡汤一往无前。
而是因为她身上承载了一代人的命运,时代以她的身体为载体,书写了一段历史,再以她的视角,回望历史,完成了一次现实与虚构,历史与当下的浪漫对话。
剧中,许半夏原本因为需要进一批机器设备来到东北考察,但却正好遇到了钢铁厂被卖,房地产商买下地皮准备盖楼,强制拆迁,赶走原本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居民。
影片用一段画面斑驳、像素模糊的钢铁厂纪录片过渡到荒凉空无一人的实景,并配上了一首欢乐赞歌般的《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作为背景音乐。纪录片画面、家乡音乐、实景拍摄,三者有机地呈现出了一笔历史书上的简单记载,「曾铸就无数辉煌的沈阳铁西区,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中,遭遇空前困境。」
许半夏以闯入者的姿态来到这里,当他看到这群人的处境后,想要为他们讨一份更好的未来,跟房地产商打官司。但同样是走在时代之前,拥有外资企业背景的赵垒却明确反对。赵垒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另一种典型,他们遵从规则,用绝对理性预测未来,并估量价值。他告诉许半夏:
「当初出国进钢,你回来之后被钢价差点压死,为什么能够突然翻身,不就是政策变了吗?每次都是这样,有人得利,就会有人被淘汰。」
比起身为时代浪潮,接轨过去与未来,还在反抗、摸索时代脉动的许半夏,赵垒更像是浪潮到来之前的传声筒。
而伍建设与裘毕正,则是被时代变革推着往前走的典型,他们用传统的思维,来解开变革的密码,得到的是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结果。
至于冯遇,他更像是在时代中,既不选择跟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走,也没有后退余地,被困于日常的感情与生活,转而「养老」的典型。
从这可以看出,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是一道发光体,剧中其他配角则是被发光体盘活了的发热源。这部剧中的每个角色的存在不仅让许半夏更有光彩,也令真实的时代感呼之欲出。
配角们不再是所谓的「工具人」或者「边缘体」,他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时代的身份,在故事的推进中,扮演了支撑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风吹半夏》播出后,配角的名字频上热搜。
比如陈宇宙,#陈宇宙没能看到宇宙钢铁厂实现未来#、#许半夏的酒是敬陈宇宙的#、#陈宇宙在滩涂地下线#、#马尔代夫的海风会听见陈宇宙的心愿#等等热搜词条出现在网友们的视野中,陈宇宙因病去世的情节,牵动了全网的泪点。甚至连马尔代夫驻华大使馆微博,都来助他圆梦。
借助陈宇宙这个角色,我们可以窥看到《风吹半夏》这部剧的野心,不仅仅是想要讲述许半夏个人成长、创业,在大时代变革的更迭,而是想要为剧中的每个人临摹一张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人物肖像」,画出一条完整的人物命运弧线,让人物既有厚度,又有深度地立住。
就好比,陈宇宙当年为了许半夏,为了他们三个人的未来,一念之差,将污染倒入滩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而他最终也因为滩涂污染而患上癌症,去世。以此,人物的大命运框架以「圆」的形式,回归到了终点。陈宇宙也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救赎与忏悔。
剧中,他虽然已经知道了周茜是婚托,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知道周茜是许半夏花钱请来让自己高兴的。但他还是带着周茜来到婚纱店,拍了结婚照。
其中一个细节是,婚纱店老板递来了一束假花,但陈宇宙要求老板将假花换成真花。虽然老板解释假花比真花照出来更好看,真花比假花更贵,但陈宇宙还是坚持选择要真的花。
更有趣的是,这个情节并非剧本所写,而是陈宇宙的饰演者黄澄澄代入角色心境的临场发挥。这个情节既能巧妙地暗示周茜与他的关系,又能体会到陈宇宙对周茜的真爱,即使这一切对周茜来说都是假的,但对他来说,就是真的。
「真」这个字也是陈宇宙这个人物的底色,他可以为了许半夏,豁出去,一辈子兢兢业业站在许半夏身后,成为她的护盾。
他对「真」的执著,对有着干净的白云蓝海的「马尔代夫」的向往,对过去的愧疚,是这个人物能够爆持续发光发亮,被观众记住,让观众感动,为他的命运揪心的原因。这些共同构筑了陈宇宙的这幅「人物肖像」。
此外,整个剧除了陈宇宙这个人物外,还有为爱情不顾一切,但始终不失自我的野猫;也有自诩老大哥,但却固步自封,内心小人心态的伍建设;阴险狡猾,见风使舵,但能力与野心无法匹配、始终受控于人与的裘毕胜等等,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他们每个人也都拥有了一条完整的人物发展弧线,以此勾画出了一张张棱角分明的「人物肖像」。不得不说,《风吹半夏》这部剧是真真切切地贯彻了「零镶边配角」的群像大戏。
3、一桌生意经书写处世之道
之所以这部剧,能够有如此的立体人物群像,离不开严丝合缝的故事逻辑,和值得推敲的商场生意经。这些充满现实意义的剧情,从细节之处呈现出了不少为人处事的现实之道。
也因此,网友们才会拿着放大镜和「心理活动探测仪」捕捉到了这些有趣的细节。甚至不少自媒体都深扒剧集生意场细节,对商场博弈进行全面解析。
比如,剧中经典的饭局戏,都通过「酒桌」这样一种日常场景,将人物关系的改变,心理地位的变化,各自势力的对垒悬殊,以一种更为常态化「内容触感」为观众展现了出来。
第一次饭局,许半夏初来乍到,身穿大红色,流转于形形色色的老板当中,喜庆的外表是她给自己套上的伪装面具。
在这样一个「不被看见」的场合下,许半夏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在其他人都还观望着的时候。许半夏来到赵垒身边,一饮而尽,既展现了自己的爽快与豁得出去的勇敢,又让赵垒对自己印象深刻,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虽然剧中的年代距离我们有二三十年之久,但遇到机会主动出击、没有机会创造机会的商场法则,放到今天也一样适用,这也是让很多网友对其生意经感触颇深的原因。
同时,许半夏也绝不是徒有其表只会社交,她是实打实的行动派。滨海五人组来到北方购买钢材的大情节。他们一开始抱着打发许半夏的心态,只给她极少的份额。
但许半夏却凭借自己的那股敢赌敢闯的魄力,以小博大。她找裘毕正借钱,心里知道这个老狐狸不会轻易借给自己,所以许半夏一开始选择狮子大开口,提出一个对方不可能接受的数字,然后再旁敲侧击,让裘毕正有求于自己,最终成功借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数目。
最后许半夏顺利借到了钱,踏上了买钢之路。然而,滨海五人团却被骗得团团转。许半夏也跟着吃了个哑巴亏,其余四人都觉扫兴,选择打道回府。
只有许半夏,在顶着巨大债务压力的情况下,没有放弃,一方面想办法把定金拿回来,另一方面四处寻找机会。
而机会,也只会留给愿意卧薪尝胆,随时整装待发的人。
许半夏最终找到了联合起来骗他们的女骗子,并从对方的口中得知了另外一处有巨大的废钢出口空间。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和对行业未来的规划发展,以及赌一把的冒险勇气,说服了赵垒借给她钱。
面对这场赌局,许半夏选择「梭哈」,最终她也赢得彻底。许半夏的赢,其实是赢在她敢闯敢想的人格魅力。任何商场的成功,首先也是处世为人的成功。
剧中还有诸多关于滨海老板租们的商场拼搏细节,正因为此,《风吹半夏》这部剧才在女性观众为主体的电视剧市场下,打开了男性用户市场,形成破圈态势。
目前《风吹半夏》的剧情即将向大结局冲刺,它在社交网络的热度仍在持续攀升中,越来越多的观众加入到了深度追剧的沉浸之旅中。
对年龄稍长的人来说,本剧是回忆,更是反思;而对未曾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年轻人,这是他们了解父辈,乃至了解自身何以成为今天的自身的极佳观察窗口。
《风吹半夏》以轻盈之姿切入时代洪流,在这个冬天激发了现实的巨大回荡。
它没有辜负那个闯者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