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A8.4/8.5
雨日,继《河流》,观看正应景。(上周刚看完雅克贝克的洞。)
看到第五部蔡明亮,终于有一部能惊艳到我且为其感动和陶醉的作品,五星奉上。
本片带有科幻和寓言/预言性质,却又格外深入现实。能否和如何做到把现实与超现实巧妙结合,这往往是最高明和最拙劣作品的分野处。伟大的想象力带我们飞升,粗鄙的幻想则至多只能使人沉沦于虚妄。
超现实层面的特色明显可见于在楼梯间等地插入的歌舞段落,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奇妙跳转。尤其是二人结尾携手起舞,很难不想到李沧东《绿洲》中的想象场景(不知道有没有借鉴),但蔡明亮的处理自然呈现张力而不刻意求反差,在这里想象和现实拥有同等的重量-甚至前者可以引领后者,而非始终被后者拖拽。
影片对媒介的合成,雅俗交融的呈现,其趣味性和创新性不亚于戈达尔,比蔡明亮上一部作品更是灵动鲜活不少。这次不仅玩花了,观赏性也提升了,不禁为其想象力拍案叫绝-一切恰到好处,堪称完美。
然而影片“纪实”的一面同样深刻。广播声和日常场景奠定了本片的纪实性基调,以群众采访和新闻报道为开场,以末世般疫情时代的废楼为时空背景(世纪之交在当时是预言和前瞻,今天看却恍如前两年的经历),一场“台湾热”和“蟑螂病”以诡谲莫测的步调延展着。
影片以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方式,用外在空间表现出心理空间-甚至是集体潜意识的互动。如上下楼之间的场地构成垂直空间拓扑学,而连通二者的是最现实却同时极具象征性和张力、甚至是性意味的意象-“洞”。与之伴随的是在地板上打洞-这个颇有卡夫卡色彩的的动作。其实推而广之,影片中的动作无一不是如此,切实在生活中,却又含有丰富的象征性。
影片用最具象的元素表征出气味、瘟疫、以至情感这些抽象的东西:雨、水、口罩、洞、电话……物附着着欲望,使人栖居其间,废墟内部成为城市孤独症的绝佳体现。在闭塞和连通之间,在隔阂与窥探之间,在上升与下降之间……
情欲在废墟上蔓延生长,相比前作猛烈的性爱场面,显得更为浓郁也更为暧昧。异化也是同化,人-动物-物融为一炉。
结尾的段落,不仅有前作水漫地板的镜头,还有《爱情万岁》式的哭泣场面-但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绝望和无助。人不仅是在死水中的尸体,更成了阴潮角落里的蟑螂。
最后,女子如同囚徒被上帝之手提起(是的,刚重温过《死囚越狱》),二人围簇着希望和爱、在废墟中起舞。(结尾加分!!!)
2025.8.27投影仪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4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5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3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废墟中的情欲-攀爬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末世寓言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随性吐槽
C+来晚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人咯咯大笑不止,这样的影片有大银幕和互动是正常的,不过还是无法忍受此二者。多次想离场,为何要花费五十块和三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投入在这样的娱乐消遣中?终于完全被淹没了,昏昏欲睡。从视听风格到内容完全无感,斯科塞 ...
《齐泽克》-简评和札记
A-正在读第一本他的书《斜目而视》,再来亲眼看看这位活生生的思想者,从不同的角度再度接近这位伟大的智者。依旧十分亲切的形象,然而今天也有因其伟人光环形成的遥远距离了,他在世却如同逝世。(容许我胡吹一段)他拥有举世无双的极端聪慧和灵性 ...
评分:A-8.0首先,谈谈标题“1951年的欧洲”。一个时间-1951,标志着战后重建期的末尾,战争的问题已经被转化至次要位置了,无论是罗西里尼——在拍完“战争三部曲”后便将目光移至了新的现实问题——还是其他人都开始从战争的阴霾中离 ...
简评
评分:7.9和奥尔米《米兰心事》、《工作》类似,本片既有着旅行者眼中异域风光的魅力-独属于意大利的街头风情和城市景致,也有着与之对应的人物内心氛围和情感纠葛。精巧严密的情节同纪实性的风格完美融合,戏剧性以难以预料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蕴酿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80周年纪念-兼评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
公众号图文版:https://mp.weixin.qq.com/s/or3Tig9fFd9Zh9GYUITUdA引言赶在今年此时才观看罗西里尼,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一是正好标志着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之作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诞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