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A8.4/8.5
雨日,继《河流》,观看正应景。(上周刚看完雅克贝克的洞。)
看到第五部蔡明亮,终于有一部能惊艳到我且为其感动和陶醉的作品,五星奉上。
本片带有科幻和寓言/预言性质,却又格外深入现实。能否和如何做到把现实与超现实巧妙结合,这往往是最高明和最拙劣作品的分野处。伟大的想象力带我们飞升,粗鄙的幻想则至多只能使人沉沦于虚妄。
超现实层面的特色明显可见于在楼梯间等地插入的歌舞段落,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奇妙跳转。尤其是二人结尾携手起舞,很难不想到李沧东《绿洲》中的想象场景(不知道有没有借鉴),但蔡明亮的处理自然呈现张力而不刻意求反差,在这里想象和现实拥有同等的重量-甚至前者可以引领后者,而非始终被后者拖拽。
影片对媒介的合成,雅俗交融的呈现,其趣味性和创新性不亚于戈达尔,比蔡明亮上一部作品更是灵动鲜活不少。这次不仅玩花了,观赏性也提升了,不禁为其想象力拍案叫绝-一切恰到好处,堪称完美。
然而影片“纪实”的一面同样深刻。广播声和日常场景奠定了本片的纪实性基调,以群众采访和新闻报道为开场,以末世般疫情时代的废楼为时空背景(世纪之交在当时是预言和前瞻,今天看却恍如前两年的经历),一场“台湾热”和“蟑螂病”以诡谲莫测的步调延展着。
影片以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方式,用外在空间表现出心理空间-甚至是集体潜意识的互动。如上下楼之间的场地构成垂直空间拓扑学,而连通二者的是最现实却同时极具象征性和张力、甚至是性意味的意象-“洞”。与之伴随的是在地板上打洞-这个颇有卡夫卡色彩的的动作。其实推而广之,影片中的动作无一不是如此,切实在生活中,却又含有丰富的象征性。
影片用最具象的元素表征出气味、瘟疫、以至情感这些抽象的东西:雨、水、口罩、洞、电话……物附着着欲望,使人栖居其间,废墟内部成为城市孤独症的绝佳体现。在闭塞和连通之间,在隔阂与窥探之间,在上升与下降之间……
情欲在废墟上蔓延生长,相比前作猛烈的性爱场面,显得更为浓郁也更为暧昧。异化也是同化,人-动物-物融为一炉。
结尾的段落,不仅有前作水漫地板的镜头,还有《爱情万岁》式的哭泣场面-但这是一种更深沉的绝望和无助。人不仅是在死水中的尸体,更成了阴潮角落里的蟑螂。
最后,女子如同囚徒被上帝之手提起(是的,刚重温过《死囚越狱》),二人围簇着希望和爱、在废墟中起舞。(结尾加分!!!)
2025.8.27投影仪
维度 ★(1-10)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4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5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5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3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废墟中的情欲-攀爬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末世寓言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