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哥来了怎么办》,一部有笑有泪,有心酸有温暖的电影。影片通过三个不同个性孩子从对立排斥到理解接受到珍惜彼此的过程,为我们呈现了五颗受伤的心灵相互慰藉与温暖,得到治愈,重新走向和谐幸福的故事。

看完电影,真的惟愿世间所有被伤害的心灵都能在新的感情里让心灵得到栖息,就像这五个人一样,继续相亲相爱走接下去的人生路。可是这个故事,所折射出的重组家庭的困窘,也是不能忽视的。

要想重建家庭,首先要重建的是对爱情、对婚姻的信任。既说重建,那必然前面还经历过了一段感情,排除意外丧偶的客观原因,又有多少人是经历了背叛、争吵、算计过来的。明明当初一眼万年你侬我侬,明明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可是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一身疲惫从旧的婚姻中走出来,该有怎样的勇气再去相信他人的誓言,去相信彼此纯粹的爱!

...

有人说,嫁过一个男人就相当于嫁遍了天下男人。乍一听很不解,细思却极恐。大家都是从动物进化来的,都带着兽性,人性也相似,后天的不同是肯定的,但相似的地方何其多。更何况,选择什么样的人,并非运气和心血来潮,其实它是由你的原生家庭和性格特征来决定的,你会被某类型的人吸引,你用什么方式相处和经营婚姻,几乎都是一早就注定的。当然不断总结、自省、学习肯定能改变结果(李圣爸爸就是在总结反省,约定不在孩子们面前吵架,但他在女人不依不饶的争执中脱口而出的“离婚”二字,是不是恰恰说明对婚姻对爱情的不信任呢?),可惜的是这样的人不多,做了的人估计也走不到破裂那一步。由此可见,这所谓的重建家庭,重建对爱情对婚姻的信任,是不是瞬间变得沉甸甸了呢?

相对而言,爱情好相信,毕竟它更多生存在花前月下,在二人世界,它的属性可以是浪漫而隐蔽的。婚姻却是现实而大众的,重组家庭要面对的关系更加复杂,电影中已经最大限度简化了关系,只出现彼此的前妻与前夫,还不是乌眼鸡似的争吵,如果背后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卷进来呢?《少年派》中钱三一的父亲想再婚娶小三,可是钱三一和爷爷奶奶的排斥令这段关系尴尬异常。本来第一段婚姻可能就是两个家族的链接,再婚却可能演变成三四个家族的纠缠,何其不易!

...

其次要建立的是对彼此的信任,在我以为,这点最难。当然如果双方前面一段婚姻历时短,没有孩子,那彼此建立信任并不难。如果双方都有孩子,那中间的纠葛就没那么好解决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吧?各自有孩子,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多争取一点,那么在家庭中的付出就变得有比较有权衡,防着对方,掂量自己,关系可不就变得微妙了?如何维持这种平衡,如何分配支出,如何对待对方的孩子,还有以后财产的去向等等,感情里有了那么多的算计权衡,这段感情的纯度又去哪里求?

因为电影主要是从孩子的视角来诠释故事,所以它能避开不少现实的坑,就从情感的角度来谈相互的救赎。每个孩子从原生家庭里都带来了创伤,缺少陪伴与关爱,内心的不安全感、孤寂,他们见证了父母激烈的争吵,伴随的是恐惧不安。影片里的三个孩子已经是很不错的状态了,至少他们没有长歪,杨听风兄妹相互扶持相亲相爱,善良有加,李圣独立勤快,大度宽容,他们都渴望亲情渴望关注,在相处中心与心越来越靠近,终成一家人。

...

只是生活不是电影,我们接触来自不和谐家庭的孩子,有不少是内心脆弱、敏感、自卑、孤僻,缺少安全感,内在弱小、动力不足,对自我否定,甚至是焦虑、抑郁、恐婚,面对这样的孩子,重组家庭的融合难度是不是就会大很多。

影片中有个情节,一家人出游,结果李圣被忽略遗忘在家,孩子落落寡欢地呆呆坐在沙发上,看到爸爸冲进来叫他,孩子脸上瞬间绽放笑容,屁颠屁颠地跟着就走。孩子的笑容太纯太灿烂,失而复得的喜悦,很动人。可是如果换成一个脆弱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会去吗?他会心无芥蒂吗?以后关系会更微妙吗?为了消除尴尬会不会有更多的小心翼翼?这些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吧!

...

有时候想想,有些做父母的其实更任性,杨听风的父亲每天生活在手机里,李圣的妈妈每天周旋于男朋友间,大人想吵架了就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略孩子也无妨,甚至忘记作为家长该担负起的责任,已经为人父母,却仍是没长大的任性孩子,酿成悲剧岂不是早晚的事吗?婚姻的经营很要智慧,多份真诚,多份学习的虔诚和毅力,其实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当然受伤的心灵就少了很多,二婚的困窘也可少很多,岂不更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