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弓
2025-01-12 13:51北京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希.尼采走出卡洛尔贝托街6号的大门许。也许是去散步,也许是去邮局拿信。离他不远处,或实际上离他很远的地方,一个马车夫在和他倔强的马叫较,不管他怎样驱策,马就是纹丝不动,马车夫朱塞佩.卡洛.埃托雷不耐烦了,挥起鞭子向马抽去。尼采走近围观人群,制止了这残忍的场面,马车夫此刻已经气的七窍生烟,身材魁梧的尼采突然跳上马车,甩开胳膊抱住了马脖子,开始啜泣,邻居把他带回了家。
至于那匹马,我们一无所知。
有谁看到吗,尼采刚刚哭泣着拥抱了自己。
还有那匹马,我们再找找看。
一个荒凉的山村,有一对父女,他们每日劳作,生活贫苦单调,执着倔强,单枪匹马。
他们是不是那匹被抽打的都灵之马,我们来看看。
第一鞭
狂风无休止地咆哮,包裹了他们的活着。
第二鞭
马儿不肯走了,他们尊重了马的决定,马已非马。
第三鞭
一个拄拐的壮汉来买酒,父亲问:为什么不去城里买,回:城已经毁灭了。一切都将毁灭,上帝参与其中。
第四鞭
马不肯吃草也不喝水,女儿劝,为什么不吃草,你哪也去不了。马儿不声不响,去意已定。
第五鞭
井里没有水了,搬家,求生。
第六鞭
马儿一直拒绝吃草,专心等待死亡。父亲撤掉了马身上的缰绳,黯然离开,关上了马厩的门,不再打开。马厩即坟墓。
第七鞭
灯灭了,夜晚像凄凉一样黑,他们睡了。
第八鞭
风暴结束了,一片死寂,世界死了。死寂登堂入室。
第九鞭
没有火了,黎明微光下,父亲吃着生土豆,告诉女儿必须吃,女儿低头不语。
无望吞噬生活,他们忍受了所有的鞭打,生活还在继续。
只有那匹马成功地死了。原来你才是都灵之马,你选择了停止无意义的生命。尼采曾紧抱着这样的你,他的骄傲,无法接受这样的反省,抱着都灵之马,不停啜泣,声音传遍人世间。
还记得开始吗,回到家中的尼采在矮沙发上躺了两天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直到最后,喃喃道出了他此生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真傻。 一个哲人变成了人,他放弃了。
尼采否定了自己的一切,还是否定了哲学的一切?
人生本无意义,愧曾多言。
此后十年,尼采脾气温和,神志不清,不再思考。
影片中,尼采阴魂游来荡去,每一个画面都切入人心,如切如磋,与你细细核对人生。音乐丝丝响起,如蛇吐信,欺压灵魂。
导演和尼采的灵魂共振,
看麻了。
《都灵之马》,灵魂刺客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扒手》 ——布列松的救赎
他一直活在在黑暗中,身体和心灵。偷窃,也偷生。没有恶念,也没有恶意,不是很想活着,也没想去死。他遇到过宽恕,但宽恕不是活下去的理由。直到遇上爱情,善良的珍尼爱上了他。他的心被点亮,从黑暗中走出,他活了!结尾的爱情救赎看上去比较牵强, ...
《驴子巴特萨》 ——巴特萨之眼,自然之眼(9.5分)
一眼被布列松的灵魂凝视震慑。影像异样的干净,好像是接受了布列松的灵魂施洗。看布列松的电影,感觉他在我的灵魂里行走。布列松以自然之眼看众生,片头受洗的巴特萨,已经告诉我们他拥有和人类平等的生命。我们无意间踩死的蚂蚁,杀掉的威胁人类的生 ...
《洞》 ——寂寞的出口
从《洞》到《不散》可以看出蔡明亮一段的心路历程。蔡明亮喜欢寂寞,但又无力承受寂寞。《洞》的这种不能承受感觉比较强烈,急切地导找一个陪伴。到了《不散》,蔡明亮已经找到接受寂寞的方式,在寂寞中点几簇人间烟火,那旧影院里散坐的各怀心思的观 ...
《雾中风景》 ——你还相信梦想吗?
两个孩子踏上了从希腊到德国的寻找父亲的旅程。最终,他们没有见到 父亲,但见到了梦想。几个细节:临行时去告别海鸥叔叔,他们一直喜欢看他扇动翅膀。濒死 的老马:我再也不能行走了,我将和我生命中发生那些故事一起死去。两个孩子不停的哭泣:怎 ...
《流浪艺人》 ——动荡的世界,不安的心 9.5分
导演选择流浪艺人视角,表明了他的客观态度。十几年的流浪演出生活,流浪艺人战战兢兢地见证了希腊这段苦难的历史。导演手法相当精妙。所有最惨烈的事件和场景,借用当事人的口述给打上了马塞克。以四两拨千斤,巧妙地保持了影片冷峻隐忍的基调。每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