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微博上看到过前半截的胶片洗坏了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可惜,但是看完又觉得河错很大的一个魅力来源就是模糊的噪点(偶发的白色坏点)带来的冰冷质感,这种刻意营造的氛围让我莫名其妙想起《东宫西宫》,大概是因为同年代发生还有许亮和阿兰设定还挺像的缘故,本同人女雷达真是不合时宜响了哈...

即使没看过原著,小说和电影基本语言的泾渭分明也还是可以分辨的,电影中的场景设置非常梦幻和荒诞,也是文字描写给不到的冲击,肃穆的门打开是残垣断壁,走进电影院是盛在台前的办公室,噼里啪啦的落雨打破河的宁静;角色设定也够超前的:被同伴排挤、向往犯罪的孩子;斯德哥尔摩到发掘受虐性癖的幺四婆婆;抱有文艺逼幻想、不伦的王宏钱玲私情;被害妄想加异装癖的许亮。

比起上一部同样虚无主义,同样以“疯”为主题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河边的错误》无意探讨“人”之外的东西。编辑部几个心怀梦想和诗意的普通人,在广阔的旷野、无人的高山游荡,河错却选择逼仄的巷子和小镇,人物也更加特殊和边缘化。不同于编辑部积极乃至温暖的基调、文青哲理与浪漫的思考,河错是冷峻中的乱序,是病患的呓语和谵妄。

《河边的错误》最出彩的片段绝对是马哲诡谲的梦境,最精髓的点也在于梦境中毫无逻辑的走向,无常的命运无序的世界,顺着神经错杂的脉络结成恶的果实,控诉着人性欲望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几个活生生站在马哲面前又死去的人嗤笑着,像被马桶冲走的拼图阴魂不散的出现在墙上,10%的孩子最终接过疯子的班,把石头一颗颗放在马哲的心上。所以以此将现实和梦境看作平行世界的话,也无所谓“看得懂”与“看不懂”了,一部分人认为马哲在意识到现实无解后,临近精神崩溃的边缘,臆想了圆满的结局;另一部分人选择相信拥有三等功,完整的拼图,幸福的家庭是现实。我还是对结局是否有明确答案持有怀疑态度的,就像开放题很难拿到满分!不过其他毛病都是小事,只有曾美慧孜的角色安排的太没意思了值得说道说道。

ps.如果要选今年文艺片中最喜欢的惊悚片段,我要提名上文提到的两部!《河错》车里的磁带和《编辑部》闭眼数数乌鸦乱飞,在黑暗安静的电影院紧张到仿佛能听到心跳,是迷幻又澎湃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