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债是汤姆的前史,这是汤姆暴力成瘾的原因,其实不该归咎于生理性的“瘾”,当仇家如冤魂般纠缠着汤姆,前史将汤姆拖拽进入不得不以暴制暴的情境,柯南伯格在这类情境中设置了许多威胁生命的紧急时刻(极端情况),这时,当暴力手段作为迅速处理问题的唯一解,这才造成了一种汤姆无法摆脱暴力的局面。在父亲的社会关系网中,置身其间很难不受到污染,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逐渐习得暴力。在各式佐证观点的材料中,我不认为儿子用暴力解决校园霸凌问题这一行为,要因基因传递一说,向隐姓埋名的父亲追责,校园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在也是各类型片的滥招,有时忍气吞声,有时以暴制暴,在冲突发生的现场,我认为方法的取舍是受到当下情绪推动的结果,看不出基因的影响。然而,在目睹甚至亲身体验父亲的暴力示范后,儿子最终持枪杀了人,我认为直到这时才算完成了暴力实践课程,这是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儿子成长环境中的劣根,而非个人基因层面的复制。

阶梯性爱戏或许意在消除暴力与性爱在语言学分类意义上的界限,文化规制下暴力与性爱之间的隔阂很容易在各种情绪与冲动交织的混乱中被撞破,但只能说是或许,因为暴力与性爱的结合在类型片中不足为奇,我也不太愿意在一部叫做《暴力史》的电影必然会携带的重构暴力的语境中强加一种诠释,也就是说,我知道影片叫暴力史,但这不意味着我应该把一切影片中关于暴力元素的展现,都视为一种对“暴力论”的阐释,毕竟在异性亲密关系之间,从暴力过渡到性时所承受的潜在的伦理制约是最小的了,而影片也没有更多关于破除伦理方面的深入。

样本量有限,只是发现05年的《暴力史》和06年的《局内人》都设定了一个隐藏了犯罪事实隐姓埋名多年的主角,不知道那时北美发生什么事,只是发现唯二看过的两部柯南伯格《变蝇人》和《暴力史》都有对记者职业和烂脸特写的执着,一部分关于作者的简单印象持续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