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只知道生活影响梦,没想到梦可能也会影响生活。
从第一个梦就奠定了全剧的基调——莱利告别童年(奶嘴)。实际上,这部动画重复了电影的主题,只不过从另外两个深刻的视角来展现这一母题:梦的角度以及母亲的角度。
是的,梦境制片厂里的主角宝拉其实就是母亲的代表,在剧里也有暗示,比如说戴着跟莱利妈妈同款的眼镜。
宝拉虽然试着理解莱利已经长大的事实,可是内心深处她并不希望莱利长大,忽略前后两个助理和三番五次的提醒,一定要按照童年时的思路来制造梦境。这多像一个强势的母亲,一方面真的是喜爱孩子小时候可爱的样子,就像乐乐不愿意放弃童年的幻想朋友。但另一方面这也遏制了孩子的成长,是不希望她逃脱掌控的表现。就像她面对助理的升职一样难以接受。
然而人总要长大,也总要改变。不管内心深处我们是多么的守旧,多么渴望一辈子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儿,听从父母的指引就足够,但我们还是要长大,迎来独立,既快乐又痛苦的独立。
就像黄执中说的,其实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只有青少年开始学习说“不”了。
宝拉不能接受那个“不”字。所以她一再否认两个助理的想法,而事实上她才是说那个说no最多的人。所谓上位者就是最有权力说不的人。
然后这就像生活中的阴阳两极。说no太多,就会阳气过盛,创伤别人。说yes太多就会像之前的助理一样不被重视。一直处于服从状态下的孩子不会真正的成长,太多的才气和创意憋在肚子里只会变成有毒的胀气。
所以上位者要学着说yes,逐渐变为平视孩子,不再是上位者。下位者要学着说no,逐渐也变为平视者,不再是被控制的角色。
至此双方才能完成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成长。结尾让宝拉坐上了总裁的位置,可能就是取代了一直说no的父母。逐渐变为了说yes的父母的隐喻吧。但是我觉得又让她成为拥有权力的角色,似乎不够把平视这一主题贯彻到底,只能说结尾存在争议,但差强人意。
但最后一个梦是清醒梦很让我惊喜,这说明莱利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梦境,也就是说她有更多掌控生活以及说不的能力了,成长了,以及逐渐摆脱父母控制了。与莱利梦中撕掉身上的母亲礼服,现实中对她说不,以及换上自己想要的礼服相映成趣,说明了梦境与现实的相互影响。这又回到了开头的母题。
我也是借着这个场景才意识到我的清醒梦也太多了,之前我也是一个很执迷于控制的人,这一点是从我的父亲身上学到的。
梦境制片厂里的对抗,其实是父母和孩子的对抗,当然也有点像守旧的迪士尼和先锋的皮克斯的对抗。从近年来迪士尼一直炒旧饭,把动画变成真人电影,和皮克斯一直在大胆锐意创新,拍出不同的心灵关怀题材电影就可以看得出来。守旧虽然能给人带来一种温馨的感觉,但是过度也会变成一种固步自封。就像对于权力的执着一样。
而对于梦的解析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
如开头所说,这部片展示了潜意识和梦对我们的重要影响,梦,无数的梦构成了我们的潜意识。
现实,尤其是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和看法,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我们的梦境和梦里的语言以及场景。因为青少年浑身是刺的特征,莱利带着美人鱼独角兽贝壳的行为被男生和同学们嘲讽了。这样的行为也影响了她的梦境,使得童年中幸运的象征变成了一个恐怖的象征。也意味着青少年开始对童年说不。然而这一个成长的过程注定是痛的。我们要先学会残忍的说不,然后才开始逐渐的委婉地说不,从一个毒舌的青少年逐渐变为稳重而温和的成年人。这是人们的必经之路。区别只在于我们到底是过度批评自己,还是接纳曾经满身是刺的自己。
而梦对于现实的影响,由于片长所限,这个动画展现得太快了。实际上梦境对人的影响是长年累月形成和全方面渗透的,一个核心的潜意识不是那么快的能够发觉的。比如莱利虽然有很好的家庭,但是如果她一直长期生活在毒舌和霸凌的校园环境下,缺乏朋友的支持的话,她就也会形成一种很消极的批评之声,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于社交环境特别焦虑。
其实这跟我从乡镇的小学转学到城市的小学经历有点相似。乡镇小学的同学们都对我很友好。所以我当时是班上的故事大王,大家都很喜欢我,老师也不会遏制我举手提问。但是城里的小学生们跟他们的父母一样,特别势利和毒舌,我做什么都说我做得不好,写字也说我写得不够好,在我吃早餐的时候大谈厕所的事情,即使我当时身高164厘米110斤,但是她们还是觉得这样很胖。导致我很不快乐,而他们的批评之声也逐渐内化到了我的脑子之中,让我的梦境变得黑暗,让我习惯于不管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批评我自己一下,逐渐我不再大声讲故事了,更别说在课堂上自由举手提问了。就这样现实腐蚀了我的梦境和潜意识,而潜意识又腐蚀了我的生活。让我变得不自信和不快乐。
不自信和不快乐,这也是导致莱利面对舞会焦虑的原因之一。在梦境中,不管是理想男友还是与朋友的快乐起舞,其实都是给予她自信的方式。所以幻想是很重要的。而意识到自己拥有控制梦的能力,他也意识到了自己有控制生活的能力,她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来重新获得自信和生活的掌控权。
这其中部分也是家庭给予她的力量。宝拉虽然强势,但她也真的很爱莱利,就像制片厂里的每个导演一样。他们是真心希望莱利能够从梦境和潜意识里获取力量。从自己和周围的人身上获取的爱越多,它就越足以与周围的恶意所对抗。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的原生家庭足以滋养一生。来历还是幸运的,她逐渐找回了自爱的能力,拥抱了未知的现实。
有的人不那么幸运。周围充斥着恶意之声,也没有父母和家庭作为脊柱来保护他们。白天需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夜晚需要面对噩梦的折磨。这也是心理疾病的来由。
对彼此友善一些吧,你可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阳光,时间越长,这束阳光就越强烈。
这部动画意外地让我回想起了一个创伤梦。在初中正好也是青春期的时候,我在学校宿舍的蚊帐中哭醒,因为我梦到我妈去世了,梦中的心痛之感延续到了现实,醒来后我的胸膛仍然发紧和痛楚阵阵,失去母亲是孩子最大的恐惧。
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半天,终于到了中午,我跑去门卫室给我妈打电话,确认她还活着。结果她的声音很低落,我告诉了她我的梦,结果我们都哭了出来,因为昨晚她又被我爸打了。那一瞬间我确认母女之间是心有灵犀的。但我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才意识到。这也是我过分保护母亲和过度承担家庭责任的开始。出于对于失去母亲的恐惧,我总是反抗我的父亲,想要保护妈妈。但我只是一个孩子呀,我本来不应该需要负起这样的责任的。结果导致我的妈味和爹味都太重了,老是过度负责和承担周围的一切,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我的腰肌劳损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过多的压力而摧毁脊柱导致的。过犹不及,到了最后我就变成我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了,我只想躺平和摆烂。一直说no又变成了一直说yes。阴阳失调了。
这就是潜意识的强大和恐怖之处。它来自生活和现实。
也是用了很多年,我才逐渐懂得无条件的爱和自爱是怎么回事儿,才慢慢开始阴阳调和,接纳自我的每一面。搞明白为什么爸妈会变成这个样子,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原来我们都是在努力疗伤的小孩。
我是真的没想到短短的四集却能凝结了这么多主题,引起我这么深度的反思。
所以就像宝拉一样,人生并不完美,但我们只能接纳并且拥抱它。逃避进梦境是一种方式,但我不可能一直活在梦里。我可以抱着我的毛绒玩偶走进残酷的现实世界。把残酷视为挑战,视为游戏中必经的boss考验,珍惜和拥抱打完boss战后美好的世界。就像塞尔达和莱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