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剪辑手法,压抑的镜头语言,小学生式的台词,我还以为是小学生在抖音发布的微电影。

我在电影中想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身后的场景,人物脸部特写镜头一般不超过10秒钟,而打斗时刻的人物脸部镜头更不会超过3秒,导演似乎是害怕观众看出这部电影的粗制滥造。

镜头在面对舞女时会给她的头部留一部分空间,也不够多就大概空了画幅上面的五分之一。当镜头打到观众席的人物时,就只留下头部的四分之三,头顶直接消失。十分压抑。

每当线索出现时,身边警察都会用小学生式台词来解释一下线索,对话苍白无力。我似乎被电影“奴役”着,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理解电影。

以上也是华人电影的通病。

剧情层面的话,是扫黑主题,新官李洛夫上任,让得罪过黑社会被英国佬强制下岗的警员,重新上岗,最后黑社会人员落网。不过剧情也很空白,这些里面也没啥好说的。我想问问导演是不是也得罪了黑社会或者上层阶级的利益,拍出了这么个奇怪的扫黑电影。几个房子几台车,小学生都能弄的到,甚至在剪辑剧情方面能更强。

在动车上看的,感觉时间白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