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于土耳其的国情、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热点不是很清楚,所以针对该片的理解可能会出错,由于语言问题也有可能由于翻译的问题产生差异,所以如果有错误的解读还望理解。
先闻《枯叶》,又见《枯草》,一个在冷峻的北欧,另一个在寒冷的东欧,都在讲男女的爱情故事,本质又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却又各具风格。说回本篇枯草,枯草的故事从冬天开始,小镇美术老师萨米在雪天回到了镇上的小学教学。由于班上女同学的情书事件,他陷入了舆论风波。同时他与相亲认识的女主nuray及舍友kenan之间的暧昧关系开始变得错综复杂。随着冬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一切都结束了,萨米也结束了一切,准备离开这个小镇去伊斯坦布尔开始新的生活。
看似电影在讲一位小镇文艺青年的一段生活,但是实际上电影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土耳其当下的社会,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对白和争论,而这些争论也伴随着大量的意识冲突。
萨米所在的学校如果预设为一个小社会,那萨米作为班主任就是班级的主导人,而他对同学不同的态度也会有相反的意识形态出现,仿佛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作为掌权者的萨米偏向某一方都会遭受另外一方的议论。
nuray作为左派思想的代表她的遭遇仿佛也是左派思想所遭遇到的一切,她曾经激进的希望改编这个社会,但最终却失去了右腿不得不接受当下的现实成为了小镇中一所学校的老师,而她最终也是和小镇青年kenna走到了一起留在了小镇。
镇上小卖部的老板和他儿子也有这意识形态的差异,老年人似乎已经看清一切,更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生活,而年轻的儿子却认为父亲的迂腐,明知现在社会不完美又不愿意改变现状自甘堕落,只是为了活着。
而萨米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外来的人,大家争论的时候他往往都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有些自命清高,可能这也是当下不了解土耳其的评论家的缩影。和nuray的辩论中一边批评着nuray左派激进主义的思想,一边他也明白当下的社会存在大量的问题却也没有任何的建设的建议,只是自上而下的审视着他们的行为,最后他一边望着nuray,一边又像是盯着屏幕前的人们,一句你还能战斗么?仿佛获得了辩论的胜利,但什么也没有改变。他似乎脱离了整个小镇,会从更高的角度看着小镇发生的一切,但却避免不了被卷入其中。结尾的萨米要离开小镇的行为,似乎也在暗示着他不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终将只是这片土地的过客。
电影以草暗示人,而土壤则是养育人的土地,小镇也是国家的缩影。小镇的冬去夏又来则暗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在接受着不同极端的环境的折磨。在毫无生机的冬天过后迎来的不是充满生机的春天,而是让人们内心逐渐枯萎的夏天。时间不停地走,而草原上的草也生长了一代又一代但始终生长在这片令人绝望的环境中。
电影的画面非常优秀,借着萨米的照片也展示了这片土地上不同的人们的样貌。电影不由的让我想到了《白丝带》,同样是以小见大,以小镇命运预示国家命运,《枯草》中伴随着更多的意识冲突和矛盾,反馈了土耳其当下的形态,精妙至极。
冬去夏又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新一代的挖井人
久未回家的锡南回到了自己小镇中的家,锡南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家中还有母亲和妹妹,父亲一直在坚持在爷爷的山上打水,可村里的老人都认为那里没有水。而锡南也在为自己的书进行筹款,同时想通过考试成为一名老师。可父亲沉迷于赌马,使得锡南在小镇上 ...
迷惘的灵魂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和,不丹的电影我仅接触过前些时间的《僧侣与枪》,电影走的是政治讽刺和社会隐喻的风格,所以本片先入为主自然带入了这样的观念。《十字路口的猪》这个标题就让人带有一丝遐想,熟悉电影的观众都 ...
平静之下的荒诞
久闻《堂吉诃德》大名,可因个人的浮躁从未静下心来拜读过原作,今日在找电影的时候,恰巧见闻本片,同时因未拜读过原作,便找来一看,看能否窥之一二。虽未曾拜读原作,但《堂吉诃德》荒诞早有耳闻,电影开始便是老年的堂吉诃德和一位看似是仆人的桑 ...
温暖又温馨
查兹一天在公园偶遇了一位优雅的女性:玛格丽特,从此两人互相救赎的故事就由此展开了。电影不断的穿插的回溯查兹的成长经历,讲述他成长过程中在教育上遇到的缺失,而玛格丽特的出现仿佛弥补了他少年时期的缺失,这种如师如母一般的角色出现在了查兹 ...
权力永远不是你现在能做什么,而是你不能做什么
《还有明天》是一部在众多国产电影中杀出来的口碑之作,题材也是近期大火的女性主义题材,之前苦于时间安排一直没有观看,而近期上映流媒体后本片也算是在第一时间观看了本片,质量确实上乘,在一众同类型题材中也算的上是佼佼者。电影聚焦于二战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