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镇,没有伦敦的浮华和大城市的热闹,像是女主角在单口喜剧讲的段子,这是一个贫瘠的小城市。它没办法成为伦敦的后花园,而女主角的生活更是苦上加苦。
在国内对于“毒母”的塑造有母亲三部曲《春潮》,其余还在慈母的叙事框架中。这部电影则展现了患有精神疾病(抑郁症)的母亲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三个孩子。母亲长时间无法下床,失去了生活的能力。然后维持一个家的能力就交到了15岁的女主角身上。可是即便15岁的她完成了这一切,她的母亲只会忌惮家中的权力过渡,指责她现在是家里发号施令的人。一方面,她希望15岁的她能够代替她支撑起这个家,一方面她不希望女主角真的充满力量和自信,而是时不时打压她,贬低她。让她自我厌恶,保持一个低自尊的状态。女主角意识到了这一切,但她还是选择一次次相信她。
女主角把房租交给她的时候,她用这笔钱买了一个小货车,而她连驾照都没有。其实这是一场诱哄加上挑衅,她不希望女主角真正离开她。这也就是女主角讲的“我的生命中出现一件跟你无关的事,那就是单口喜剧。”这件事遭受了母亲深深的嘲讽,母亲对此表示愤怒。因为她不能行使母亲的权力让女儿再在她周边转。
女主角的自我厌恶阻碍了她向她人寻求帮助的可能,她的世界里面所有人都是危险的,她学会的讨好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体去做武器。她接触到的世界也是充满恶意,同学嫌弃她穷,有爸爸的家庭不懂她的辛苦,一个姐姐带两个弟弟妹妹。社区帮助和介入她也拒绝,她的自我只在卫生间写单口喜剧小段子的时刻发生,所以她被老师否定写单口喜剧,她也没有把写满段子的本子扔下去。爱好是她残缺的生活里面唯一的光。
戏剧老师看到了她的天分,她愤怒、敏感、聪明,而且不在乎她人。她和戏剧老师真的很惺惺相惜,一个是深信自己年轻有天份却只能在戏剧学校当老师的艺术狂,一个是年轻敏感的脱口秀演员。在最后她们紧紧地依靠在一起。
整体的故事设计都非常流畅自然,除却强暴戏,受不了强暴戏还要设计成一个电影的高潮,(隔空呼唤小变态)而且一个强暴戏发生了二十分钟,游戏厅有那么好拍嘛?给我的观感造成了严重不适。我觉得剧本设计的话,单口喜剧表演那一段才应该是高潮,而不是后面她一讲就哭的强暴戏。或者母女对峙的戏是高潮也可以。把强暴戏设计成高潮就觉得啊,是导演就想拿奖就想上价值才有这么一出。
同情女主角,希望女主角成为优秀的单口喜剧演员,名利双收,有充足的钱来去进行心理咨询…(或者串个场去找绝望写手的艾娃和黛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