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意大利已是深陷战争泥沼,进退两难。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那里平静地似乎不属于这个国家,仿佛未曾遭受战火的一丝染指。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来自于西西里岛的逃兵会改变山村的宁静与一个家庭的命运。


家庭的主人是一名老教师,作为家庭中的男性,他拥有绝对的权威,又因丰富的学识在山区受到众人的尊敬。他不苟言笑,总是挂着一幅严肃的脸孔。几十年的岁月里,老教师的妻子已经为家庭增添数量可观的成员,算上早夭的有十个之多。


老教师有三名女儿和几名儿子,性格各异。大女儿露格里娅没上过学,却聪颖美丽。二女儿艾达渴望去更远的地方求学离开山村,也虔诚地信仰基督,常常一个人去到教堂找神父倾诉心事。小女儿弗拉维娅成绩优异,年少的她心思缜密。大儿子迪诺并不热爱学习,渴望外面的世界。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是未涉世事的天真稚童。
露格里娅的堂兄从战场归来,带来了一个西西里岛的男性逃兵。老教师厌恶意大利的法西斯统治,讨厌战争,怀着对士兵的博爱与同情。他收留了这名名叫皮耶特罗的逃兵。皮耶特罗被收留之后,渐渐与大女儿露格里娅互生情愫,与此同时艾达也对皮耶特罗暗生爱慕。皮耶特罗与露格里娅在深夜互赠情书表达彼此的爱意。


在老教师开设的成人扫盲班里,皮耶特罗勇敢地表达了自己迎娶露格里娅的要求,老教师同意了婚事。


冰雪消融的季节,阿尔卑斯山青绿一片,皮耶特罗与雾格里娅的婚礼在春季的高山上举行,山村人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跳着欢快的舞蹈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


战争也结束了。格里娅怀孕了。


皮耶特罗来自西西里岛,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为什么不回到西西里岛探望家人?山区人们都藏着这样的疑问。在外界的注视与无形的压力下,皮耶特罗决定返回西西里岛并承诺很快归来。


怀孕的露格里娅经常一个人挺着肚子跑下山去把信交给老邮差嘱托寄到遥远的西西里岛,信件日益地寄出,回信却没有来。
时日渐多,多得所有人都起了疑心。


露格里娅给西西里岛的神父写信询问才知道了丈夫的真相。皮耶特罗是在征兵之前便拥有家室,成为逃兵后还在阿尔卑斯山区组建家庭。西西里岛的妻子得知消息后,悲愤难耐,用枪将皮耶特罗打死。


得知消息的山区家庭大为惊诧,山区人更是议论纷纷,他们无比清晰地知道,一个有孩子的寡妇,在山区是没人敢要的。



露格里娅精神变得涣散并忧虑,从前一个光彩夺目的漂亮女孩变成了一个自暴自弃的疯癫女人。她一个人前往西西里岛,在爱人的墓碑下静坐,迎面就是阴冷的海风。

露格里娅顺利地把孩子生下,准备只身前往城市打工。艾达学会了抽烟,也知道了世事无常与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弗拉维娅某天偶然发现了内裤上沾有血迹……一名逃兵的到来加速了一个普通山区家庭的女性的成长,她们变得坚韧勇敢,不再像母亲那样。


与其将《山区新娘》认定为战争片,不如说它在借战争元素讲述女性成长的故事。在战争或和平环境下,女性的命运往往无法由个人主宰。在《山区新娘》里能够窥见女性诸多困境,受教育权,追求爱情的权利,父权压迫,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山区新娘》将它们徐徐铺开,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女性群像画卷。

三名女儿的母亲被当作一台“生育机器”,还要兢兢业业地操持家庭,尽管与老教师之间有一定的平等关系。山村女性的命运如同她们所处之地一般,闭塞又充满种种障碍。她们的成长也就如同在岩缝中汲取有限的养分,然而开出一朵鲜艳的花,不幸又坚韧动人。

我想,我们应该看到她们,应该尊重她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