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谈,就说说在导演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想过让凶手出现在画面里,因为是没有侦破的真实案件,安排一个大家都看到的凶手也不符合事实,难道就不可以暗示一个吗?

电影的结局没有找到凶手,而真实事件的凶手过了多少年才找到。当时也不敢说设计一个违背真实案件的结局,但是导演还是安排了一些小小的细节来暗示凶手就是一个普通人,压根没有注意到的人罢了。

...
根本不会注意到的路人

不看很多遍,根本不会在意这个,一个骑着自行车,黑色上衣白色裤子的的普通路人。

...
警察监视嫌疑人

电影的最后警察在监视嫌疑人

...
嫌疑人走后镜头向左摇向自行车

...
为什要给这么一个自行车的画面?

首尔来的警察在监视犯罪嫌疑人,镜头从嫌疑人离开的餐桌摇到自行车后又摇到了嫌疑人上公交车,为什么要摇到自行车呢,肯定不是随意的镜头设计,导演在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上给出一个让观众自己悟的暗示。

...
骑着自行车的男人又出现了

镜头在展示警察追上了公交车的嫌疑人时,画面又出现了骑着自行车的男人,和第一次出现的骑自行车的男人外形相似,都是在画面的左侧,我想这不是偶然安排,也不是剧组经费紧张多请不起一个群演,而是导演深埋的暗示。再看白天出现的骑自行车的的男子,感觉还是比较清秀的,视觉感受并不是什么工人或者年纪很大的人,有可能手也很嫩。记着他的服装,黑衣服,钨丝灯下黄灰色的裤子。

...
女学生

...
凶手抓着女学生,注意服装

凶手的服装也是黑色衣服,在灯光灰暗的树林里裤子像是灰色。

...
又出现的自行车

女医生与女学生在黑夜擦肩而过后,镜头的视角给到了从更高的地方看向女学生,凶手在选择目标,而那个镜头角度和内容表示周围全是树木,毫无疑问是在没有路的树林里。拉着女学生往上走的时候,画面给到一个管制警报后店铺关灯的镜头,又出现一辆自行车,这当然不是巧合了,或者导演在暗示凶手把自行车停到这里徒步走进了树林。

...
凶手正脸

凶手唯一出现脸的一次 也是长头发 黑衣服 黄裤子

也许在导演的设计里,凶手就出现在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不止一次,不过是个在电影里普通的路人吧,警察也是人,只能注意到有嫌疑的人,察觉不到没有嫌疑的凶手。

凶手埋的太深了,很难很难注意到,就算注意到也只能算牵强的解释,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破案。

特殊的南韩时期,独特的南韩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