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工期短、道具简陋、历经久远的黑白影片在IMBD影片排位高居第5名!并且使得贫民窟出生的索菲亚·索托马约尔因为看了这部电影,选择法律为终身职业并最终成为最高法院第一位拉美裔女性大法官,这部电影就是《十二怒汉》。这部电影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历久弥新?我觉得就两个字,专业+精深,在专业领域做到了最好——在讲述陪审团的这个范畴,可谓经典,是个无法被绕过的素材,不断被借鉴和改编。

...

排名第5的《12怒汉》,要比前四名年长很多。

目前为止已经被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分别改编和翻拍成《十二怒汉:大审判》、《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和《十二公民》,但是不论形式怎么变化,这部电影的内核不变—— 当一个人的生命攥在你手里时,你是否愿意独立思考,哪怕做一点点的怀疑?接下来从三个角度聊聊这部电影。

一、陪审团制度的来源。

约翰·亚当斯写道:“陪审制是人民的安全保障,避免他们像马一样被称,像羊一样被修剪,像牛一样被驱使,像猪一样被驯养。”

电影虽然是美国电影,但是陪审团制度起源于英国法律,英文法官“judge”一词又有判断之意,意味着司法权即判断权。然而上古社会并无职业法官对凡人俗事作判断是神灵才能行使的特权。希腊时代的雅典以抽签方式选出6000名30岁以上的公民,充任审判人参与具体案件,根据案件类型重大程度,少则501人,多则1500人以票决形式作出裁断。哲人苏格拉底就因教唆青年信仰新神被501名雅典公民以360票对141票判被处死刑。经过各种的演变。神判、火判,水判、面包判等各种审判方式以后。演变出12人参与判决的说法,有人说是源自希腊神话,有人将之归因于耶稣有12门徒,已不可考。

在1670年“小威廉·佩恩”案中,被告佩恩因涉嫌非法集会而被起诉,陪审团始终坚持无罪裁决被,被法官威胁停止供暖、断水断食也不屈服,结果这十二硬汉被集体打入大牢,交了罚款才获自由。佩恩出狱后继承家族巨额遗产并在北美特拉华河西岸买下一块后世称为宾夕法尼亚的土地,他为这块土地亲手拟定了宪章,其中一句就是:“所有审判应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裁决裁断,这些人皆从邻近的同阶层或同地位的居民中挑选,且应公正无私。”由此,12人组成的陪审团制度被保留下来。

二、陪审团的发展。

不屈不挠的怀疑精神和尊重事实的态度,才是美国如此强大的原因。(这难道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原因么?)

陪审团成功抵抗英王的暴政,并在1776年,将“剥夺殖民地人民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作为英王乔治三世的罪状之一,被写入《独立宣言》。之后发布的《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都将接受陪审团审判作为公民的宪法权利。托克维尔游历美国后,更在著名的《论美国的民主》中大赞陪审团制度体现了国民主权,也有利于推进公民法制教育,陪审团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

1957的《12怒汉》还都是白人男性,这一设定完全贴合现实,虽然美国那是早已废止奴隶制。以自由世界的桥头堡自居,但陪审权利主要还归属于有财产的白人男性群体。到1968年才逐步取消对陪审员性别,肤色,种族财产的限制。1975年女性才逐步坐上陪审席,黑人还得靠社区、领袖、甚至神职人员推荐才可能被列入陪审员名单。


...

1vs11,不仅仅是人数上的以少胜多,而是敢站出来的勇气。

联邦政府、哥伦比亚特区、乃至50个州都有自己的陪审团机制。陪审团一定12人吗?是不是必须达成一致意见?法官是否可以推翻陪审团的裁定?可以看看下面的事件,来了解陪审团发展的一些重要节点。

1993年,大陪审团制度就被废除,并大幅限缩民事案件,适用陪审的范围仅限于毁灭名誉,恶意诉讼,不法监禁等。

1948年,民事案件不再适用于陪审团。

1967年,刑事案件裁决不再要求全员一致陪审团评议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以上的10人意见一致即可下判。

1970年,最高法院判定6人构成的陪审团也符合宪法要求,随着辩诉交易的广泛使用,刑事案件适用于陪审团的比例已降至3%左右。

1972年,联邦最高法院终于同意,在非死刑案件中,陪审团未必要达成一致意见才能作出裁决,换言之陪审团以10票对两票或9票对三票,也可以判定被告有罪。

1988年,废除在遴选陪审员过程中,不附理由,即可排除候选人的机制(即无因排除)。

1994年,允许陪审员在审判和评议期间返家,不用在旅店居住。

上述变化固然有适用发展提升审判效率的考虑,但也提出一个问题,未来是否保留陪审团制度?

三、《12怒汉》这部电影的精髓何在?

从欣赏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讲《十二怒汉》的剧情专业但是又不晦涩,普通影迷可以看到社会责任,不要众口铄金,岁无大场面,但是最后反转,大呼过瘾,很多国人对陪审团的认识都来自《十二怒汉》,可谓寓教于乐。

从电影爱好者角度来看,就算是在50年代,这部作品也谈不上是大制作,绝大部分场景都在纽约法院合议室内完成。《12怒汉》的拍摄总共用了21天,其中彩排用了14天,全靠大量对白撑起整部电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绝对应归功于剧本创作者雷金纳德·罗斯。

...

同名书籍《十二怒汉》,有台词,可以细细揣摩。


如果大家对类似的故事感兴趣,可以去看《十二怒汉》的同名书籍,讲了在电影中一些演员的情况,电影的拍摄经历等。这本书有4/5的篇幅是电影台词。学习编剧或者写故事的人可以好好揣摩语言的魅力,学习“说服他人的艺术”,揣摩语言和表情表达的多元背景和人格,以及如何才能不屈服于群体思维带来的压力。在2010年在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这部优秀的作品由索菲亚·索托马约尔大法官推荐,与法学院全院师生共赏。

我们国家虽然没有陪审团制度,但我们也进行了翻拍,还很成功,有一个观点在任何国家都是共通的,就是“当一个人的生命攥在你手里时,你是否愿意独立思考,哪怕做一点点的怀疑?”这不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希望各位能有机会欣赏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