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英国作家碧雅翠丝·波特创造出一只穿蓝色外套的兔子,从此,这只调皮捣蛋的兔子火遍全球。彼得兔之所以能够走红,是因为它高度拟人化的个性得到了孩子们的共鸣。撇开彼得兔的长耳朵和棕色皮毛,它就是个淘气的小男孩,它的那一帮动物朋友,就是幼儿园的缩影和暗喻,所以尽管它们做了许多坏事,孩子们看得还是兴高采烈。
电影《彼得兔2逃跑计划》的主题依然是成长,开片就是托马斯和贝伊的浪漫婚礼。贝伊的事业有了突破,她绘制的彼得兔系列绘本得到了读者的青睐,托马斯已经习惯和兔子们一起生活,并在心里期待成为一位父亲。两位抚育者生活状态的改变,也给兔子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彼得兔和小伙伴从风景秀丽的乡村变成了摩登城市,接触新事物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新的危险,在城市里,它们展开一系列冒险活动,并在冒险中认清内心,获得成长。
不管是彼得兔系列的书籍还是电影,故事里都有个挥之不去的角色,它从未正式出场过,却又时时左右着彼得的决定,对故事的进程有着深刻影响,这个角色就是彼得的爸爸。
看过彼得兔的人都知道,彼得很小时就没有了爸爸,在一次去农夫麦格先生的花园冒险(偷盗)时,彼得的爸爸没有成功逃脱,变成了兔肉馅饼。彼得身上的那件标志性蓝外套,就是他爸爸的旧衣服。正是因为没有了爸爸,所以彼得必须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作为年龄最大的哥哥,身手最敏捷的男孩子,它带着弟弟妹妹在森林里讨生活,在饥饿迫使下,也会进入危险的人类领地,去麦格先生的花园里偷取蔬菜和水果。找不到食物会饿死,被人类抓住会被杀死,作为食物链里最底层的小兔子,彼得兔的生活从来不轻松,它凭借着聪明和运气一次次在夹缝中求生。
(毕翠克丝·波特)
《彼得兔》电影里,贝伊小姐的存在可以说是兔子们的救星,这位爱好艺术,善良和善的年轻小姐毫无疑问带着波特小姐的影子。一样的喜欢绘画,一样的喜欢小动物,一样的宽容对待彼得。贝伊小姐会从麦格先生手里救出小兔子,会让它们进入她的房子休息玩耍,还为它们画了很多精美的画作。如同绘本作家波特小姐是彼得兔之母一般,电影里贝伊小姐也充当了一个母亲的角色,她保护抚育小兔子,并且从心底里觉得小兔子没有坏心眼,它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生存。可是当托马斯从伦敦来到乡村之后,一切都变了,贝伊小姐被年轻帅气的托马斯吸引了,很快两人就坠入了爱河。
彼得不能容忍杀夫仇人的侄子时时在自己眼前蹦跶,更不能容忍贝伊的爱被他分走,为了赶走托马斯,彼得兔将计就计,设计了托马斯触电,坠落,最后还来了场华丽的炸药烟花来证明托马斯的残忍恶毒。这里面的每一个搞笑的桥段,付诸现实都会让一个成年人丧命,可以说是彼得不懂事,也可以说是电影设计的夸张,但从潜意识来说,也证明了彼得兔想要托马斯死,它不愿意他名正言顺站在贝伊身边,成为它的父亲。
虽然《彼得兔》结尾时彼得和托马斯达成了合解,但彼得心里的蠢动并未完全平息。《彼得兔2逃跑计划》开片的婚礼仪式上,该新郎为新娘戴戒指了,拿着戒指的彼得却在走神,幻想着踢爆托马斯的脸,和伙伴把婚礼闹得鸡飞狗跳。但它忍住了,只是幻想,因为不能这样做,会伤了贝伊的心,所以它只能乖顺地目送拖着胡萝卜的婚车开往蜜月目的地。
(俄狄浦斯情结)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产生弑父情结,也被称作俄狄浦斯情结。一开始,我们需要保护者,需要被指引,可是当我们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时,这种保护就会变成一种桎梏,指引就会变成让人烦躁的唠叨,在新生力量的壮大和老旧力量的衰弱时,父子冲突不可避免。儿子只有战胜心中的权威,打破桎梏,才能迎来自己人格的发育和精神上的独立。当然现代社会中这种冲突不会以暴力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观念的冲突展现,大部分会在一次次摩擦中互相让步,最后走向缓和的理解和包容。
彼得已经不可能赶走托马斯,但也不能愉快生活。它的前科太多,不仅托马斯不信任他,就连小伙伴们也认为他是个淘气鬼,贝伊又被出版计划分走了注意力,绘本出版商更是给它贴上‘天生坏种’的标签。当它在城市看到把自己画成暗黑风格的宣传画后,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它选择逃避——离家出走,去寻找一个认同它的地方。
(彼得和巴拿兔)
彼得在路边遇到了一个偷水果的兔子——巴拿兔。巴拿兔一脸沧桑,经验丰富,重点是还认识彼得的父亲。在巴拿兔的安慰下,彼得长期的委屈压抑得到了释放,在这里它可以做自己,可以尽情淘气,没有人批评,没有人说教,这里只有无穷的冒险和刺激。就这样,彼得离开了家和伙伴,投入巴拿兔的怀抱,和沉迷游戏的青少年一样,叛逆的彼得走进了自我认同的误区。它为自己找了个新爸爸——完完全全以它的喜欢选择的,理解它纵容它的完美家长。
摆脱了托马斯的彼得,像是走进新的人生,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而它的能力也得到了新团队的认可,为了展现出自己的本领,它甚至搭上所有朋友去帮助巴拿兔完成农贸市场的偷盗计划。可惜,彼得缺爸爸,巴拿兔缺不缺儿子,它缺的是打手,这只是一场彻底的利用。彼得终于领悟过来,却晚了,它的朋友们都被抓走了。
(鬼妈妈里的考罗琳)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美家长的。一个百依百顺,鼓励小孩在恶作剧道路上越走越远的爸爸,大概率不是亲生的,这样的纵容肯定有着更深沉的利益关系。就像电影《鬼妈妈》一样,搬到新家的考罗琳不满父母在生活上的疏忽,在家里探险时发现了一条通道,通道对面是另一个家,里面有另一个妈妈,一个完美的没有任何缺点的妈妈。可惜这个妈妈是个以小孩为食的鬼妈妈,沉迷于鬼妈妈糖衣炮弹里的小孩都被缝上了纽扣眼睛,灵魂永远关在鬼妈妈的巢穴里。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白昼不能永恒,鲜花盛开后会凋谢,只有接受生活中不完美的存在,才能拥抱真实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不仅没有完美家长,也没有完美小孩。
一个聪明伶俐,有主见有想法的小孩,不可能不犯错,但是犯错并不可怕,没有人永远不犯错,犯错之后没有反思和改正才是最可怕的,而监督本来就是家长的责任。托马斯的严厉未尝不是为彼得好,毕竟不是所有的人类都是贝伊,没有人会一直包容犯错的彼得。坐在马路边,托马斯对彼得说,他想过要做一个爸爸,做彼得的爸爸。这是他第一次以彼得爸爸自居,但彼得没有愤怒,在它心里,这个男人会批评它,会对它失望,但他没有放弃它,他用并不宽阔的肩膀一同承担了错误造成的后果。
总体上来说,《彼得兔2逃跑计划》继承了前作的水准和风格,并且在亲子关系上进行了更深的探索,虽然在结尾走向了爆米花电影的桥段,却在搞笑之余给观众带来了反思,算的上是一部合格的儿童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