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整个剧集创作,无疑各方面都是优秀的,本文从编剧创作角度谈感受,它是一个很好的剧作教材,也推荐国内编剧能好好学习这个戏的编剧技巧。国产剧很多网文改编电视剧,内容基因是网文,看过网文的人知道,那都是无法拿来就拍摄的,讲故事并不是网文作者擅长的事情。那是编剧的工作,所以编剧有没有基本功?是不是会写小说就能做编剧?
编剧有门槛,有技术技巧,在一部电视连续剧/网剧的体量下,电视剧编剧的专业技能在几个方面:
1.事件的连贯性,从一而终,事情不能换来换去,总要有头有尾连续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一个连续性事件填满30集的容量,难度可想而知。国产剧的注水是因为单个事件做不出来情节量,只好磨叽注水。
2.设计每一集戏的核心事件,能吸引观众能看下去,每一集围绕主线事件的小事件必须连续和相互扭结,扭结是最难做到的。若是平行关系,一直平行,不能连续,是系列剧,不是连续剧。
3.这个是很难做到的了,对人物塑造的想象力,都是中规中矩的人物,整个戏就平淡无奇,没滋没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编剧要有对人性的想象力。
以这个标准评价,美剧的编剧剧作水平是行业top的,一些水平稀松的英剧在主线和人物两件事上,远远不及美剧。美剧的工业化程度高,更重视要把观众牢牢抓住的契约关系。
美剧的第一集是成败关键的一集,因为在电视工业里,通常第一集都是作为样片/试播集,拿出来谈合同卖钱的,很多剧都只拍了一集就戛然而止,因为没有卖出去。第一集要故事走向明确、人物性格特点鲜明,还要设计足够的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第一集是集中全组最大智慧的一集了。在这个体制下,一些编剧很厉害的第一集诞生了。
《黄石》第一季第一集,《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第一集,都可以拿来作为剧本创作课的经典案例来分析。对于编剧来说,第一集的写作要动用最深层的创作功底积累。
第一集要干什么?主线矛盾出来——故事方向出来,设计悬念——下故事的钩子,人物特点出来——人物让人带入。黄石第一集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非常明确的主线——土地问题,冲突设置,张力十足,可以预料后续故事的强情节;人物,达顿大叔一家子各有不同。编剧比较难的是,所有的这些任务都要扭结到一件事情上,观众没有兴趣看过多的信息,必须是按照一条主要事件线徐徐展开。第一集设计的大事件就是大哥之死。所有的人物、事件都在围绕这个事件奔忙。大事件的起承转合非常清晰,以至于几年过去,我还记得,达顿抱着大儿子在树下痛心不已的镜头。
《八角亭迷雾》的第一集,可以用这个标准看看就知道差在哪里了。主线事件特别不明确,悬念不明确,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不明确,每场戏都指向了不同方向,导致看完第一集真是只有迷雾。看国剧之光《琅琊榜》的第一集剧本非常优秀,主线、悬念、人物上面几个都做到了,是非常厉害的编剧。
说回第四季,这部剧已经播了三季,主线一直都没有变——达顿能否保住他的黄石牧场,围绕一个大事件写了这么多集戏,对于编剧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写着写着就会跑,因为事件无法深入,人物静止没事干,都会跑掉,但这个戏最牛的地方就是一直保持这一根弦,一直拉满,几经波折,悬而未决,各色人等登场,各种手段死磕角力,仍未分出胜负。达顿和他的家人保持着核心人物的地位,既有内部矛盾,又要对抗觊觎他们土地的人,反反复复,每一轮的对抗和冲突都不相同,不离开土地争夺这一条线,编剧的写作功力,非常厉害!《权力的游戏》第三季之后的主线已经分散,因为人物众多,地点也不同,矛盾冲突不同,特别难扭结,事件合不拢,都变成平行的关系。
这种“组队升级打怪换地图”的结构方案,常常在国产古偶剧里出现,男频小说或者言情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是这种结构,因为这种写法省事儿,编不下去了就换一群队友,或换个地点,或者换个事件,再不然,换另一个主角的戏。平行而散乱,没有连续事件的情节支持,是很多国产剧最大的问题。
《黄石》的第三季是事件发展到了一个非要用大事件解决的程度了,西部黑帮片的一场大战打响了。达顿被枪击的戏,很像《教父》中柯里昂街头遇刺一场,连调度都是一样的,这场戏在电影中一个小时多一点出现,可是黄石用了整整30集的量积累到这个事件,说人物、情节铺陈展开的技巧性极高。这也是电视剧会比电影好看的地方,对人性的刻画深度、人物关系的延展度更好。
第四季在达顿家的复仇线同时发展的是觊觎土地的反派角色们登场。这一集的反派角色,投资公司的老大来了,一个董明珠式的女企业家,和颜悦色中暗含杀机,将和达顿大叔展开较量。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惦记他们家这块地的人绝不重复,斗争方法也不重复,这也是编剧的专业要求,不平行,不重复,所有事件都在一趟飞驰的列车上,每节车厢都扭结一起,向前发展。
连续性、扭结性,不重复,做到这几个编剧技术的指标已经很难了,但不是最难的,是编剧的一种技术性的常识,对于编剧最难的是人性的想象力,怎样给人物写戏、写动作,既不能陈词滥调,俗套,有新意,又非常合情合理,更高的要求是能写出那种令人一声叹息的韵味。
比如在第二集Beth把医院门口捡来的男孩儿带到家里来的戏,戏主要在这个男孩儿和Rip,同样是孤儿出身,在牧场干活儿寄人篱下艰辛长大的Rip,按道理他应该很顺利地接受男孩儿,同病相怜,但是并没有,那样写就没有戏,没有动作,没有人物心理,那样写就是和谐的国产家庭剧了。Rip开始就很反感他花言巧语蛊惑人心,坚决踢出家门,那种憎恨同类,是因为憎恨同样出身的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出身,复杂的心情纠缠在一起。他第二天送他走,路上心软,又带回来,给了他一份铲屎的工作,挺符合Rip侠骨柔情的硬汉形象;接着他想把男孩儿送到牛仔们的宿舍,看那些男人喝酒打牌,算了放弃,又改了主意,把他带回了家,从第一晚踢出去到送回家,这个过程复杂了些,但是这个过程里,把小男孩儿和Rip这一对未来会有很多互动关系的人物个性充分呈现,故事的真正推动者是人物,每个事件背后的人物行动,人物行动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人们看剧的终极看点。这段戏的重点是RIP如何接受了小男孩儿,不是顺利接受,是慢慢接受,在二人的交流互动中悄然变化。看事情如何慢慢变化,人物如何慢慢变化,不是看戏最好看的地方吗?
这个戏也不是全部都是优点,没有槽点。最大槽点是在凯西老婆这个人物身上,从出场到第四季不知所踪,这个人物身上的戏始终是没有力量,和主线的关联度不大,来充戏量的感觉;人物行动先也有很多前后不统一,不经推敲之处。想来在开始创作时,编剧是设计一个印第安土著女性角色,但没想好这个角色的功能是什么,后续越来越乏力。这一季如果能去掉这对母子的戏,整个剧会更精简明确。
第三集更新
人物的个性,在剧本创作阶段,都被编剧赋予了某一个人格特点,其他特征都在这个特点上延展出去,演员赋予了人物生动可感的生命力,观众感受到了人物,能跟随人物。其实写出特点看似容易,但是真的很难,因为任何性格特点都是太容易想到的,但这个特点要完整连贯,又要生长开去,可以发展变化和成长,又能让观众接受就难了。
编剧对人物的想法和最后呈现出来的人物不会完全一致,优秀的演员会把这个剧本给予的部分完成,并且赋予她/他灵魂。达顿一家子写的最好的角色,私以为是Beth和达顿大叔,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让人记住的特点,俩人个性都能用三个字概括:来硬的!但各有不同,大叔的来硬的,是保守派的作风,信奉权威,自上而下的社会规则,自己是个武断的旧式家长,相信权力的无所不能,也恪守信用和规则,这么一个老鹰一样的人;Beth的来硬的,有身为女性在牧场里争强好胜氛围里的养成,还有一部分是母亲去世之后的深深自责PTSD和不能生育的PTSD一直没有完全过去,看着老拧巴倔强一女的。但两个人物发展到第四季的两个人都越来越难写,因为他们不可能这辈子畅行无阻,都顺着他们,又不是爽文的人物。当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能呈现出来,他们是必须有发展和变化的了。很期待看到黄石最强硬的两个人达顿和Beth的命运变化,不可预料的部分生长出来。
第四季觉得换了编剧,人物的感觉差了一些,演员在线稳住了大盘。和前三季相比,动力差了一些,当然水准还是在的。这种感觉是在Beth酒吧里跟着上司耍横这场戏里,和前三季的场景重复,其实都是靠着演员表演站稳了人物,后续的事件乏力的话,人物就会没有变化,停留原地。很希望看到Beth的戏,她身上的女性力量,誓死捍卫家族利益的死磕的样子,放到事件中的人物非常有感染力。
达顿大叔依然强势,好喜欢他和那些对手的交锋戏码,这一季到现在少得可怜。达顿是个大家长,牧场主,还是一个很狼性的人,他不去进攻,和不发动什么事,人物光芒就出不来。上一季是家族被欺负,这一季大叔的plan呢?真的很想知道他的布局,他不出来驱动故事,不牵动所有人,戏就不会好看。
第三集是过渡的一集,没有大事件发生,只有人物零星的进展。Beth教育养子卡特的一段戏,是复仇主线外叉出去的一段戏,很连贯地写出了人物关系的互动,人物的变化。这段鸡汤挺好看,对人性的关照深度很好看。Beth跟RIP说,这孩子今天就干到这,我带他去买衣服!Rip不同意,提醒她,你要把他当宠物养,他以后就是个宠物,还是不怎么样的宠物。Beth不听,带着卡特去买衣服,卡特看中的一件花夹克,Beth一看当场甩脸发作,接着就是一顿车里教育他的四个致富选择的戏,第四个是说到买衣服这件事,靠舔别人dick取悦别人致富。Beth回到家跟老公说:虽然我对人性只有一点点自信,但这小孩儿SOB还是耍了我一道!这孩子以后归你管了。Rip说:他心里有好的一部分,说不定需要一个男人启发出来。这是这部剧里难得的家一段教育的戏,对人性的不确定性从来不能太乐观,大概是我喜欢美剧的原因。不是都是好人,孩子进了家门就是乖乖的宝贝,他也是一个人,充满了人性弱点的人,也会贪心、懒惰。这种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严重怀疑编剧也是一个达顿的保守派,先承认孩子身上的人性的弱点、黑暗面,去规训和管教。
等待第四集,等待那种拍案叫绝的戏出现,等待人物有勇有谋的反击,和预料之外的博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