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的第六集和第二季的第五集大表哥實習故事一樣的高水準。

這一集演示了什麼叫做劇情作品的現實主義,每一幀都像真實的,每一秒都在跟随着一個真實的人物,最後感受到讓自己破防的真實情感。失業被裁員找工作到處碰壁,多麼常見的情節,怎麼會拍的這樣好?現實主義的劇情片、電視劇第一很難寫,第二很難演,第三很難拍。

為什麼這麼說?

剛看完電影《逆行人生》的失業求職橋段是這麼拍的:被裁員摔椅子砸玻璃打架,找工作被人騙追逐打架,妻子知道了生氣自己被隐瞞吵架痛哭,由很多場吵架戲組成的段落。這是最省事的編劇法和拍法了,因為很外化,很明顯的動作,很吵鬧激烈,很容易讓觀衆看懂,最重要的,是很容易創作,編劇很容易想到,拍攝場景也很少。

但《熊家餐館》這個寫的很走心,拍的很辛苦,演得很投入,這種投入度是我們這邊的創作者很難做到的。比如Tina的早晨,由很多個細節特寫鏡頭,她每天都過一樣的生活,早上六點起床,給家人做早餐,自己去上班,但今天她有點兒焦慮,丈夫說沒關系,等丹尼升職我肯定能升職,Tina不想再搬家,想留住現在住的房子,因為兒子總搬家轉學,好不容易有個學校裡交到了朋友。這是一個媽媽非常非常具體焦慮的點,這麼具體,就像生活真實一樣的具體,我們的編劇寫不到這麼深,這麼具體。

再說拍攝,每天她坐地鐵,白天,晚上,拍了很多條地鐵場景,找工作的時候奔波在城市裡,很多場景都是在坐地鐵、公交的狀态,這種方法拍攝時就很費工時,被辭退坐公交車是一次,上班坐公交又是一次,找工作路上是一次,回家又是一次,每次都要換不同的服裝,不同的車次,這樣像紀錄片式地跟拍人物,對于國産影視創作的劇作,大多會嫌太麻煩了,決計不會如此“現實主義”的,他們甯可把制片費用花在置景、服裝、請大牌演員上。

可是,Tina的故事這樣拍下來真的好真實好啊!完全相信這是一個在城市裡處處被拒絕,無法找到工作的中年絕望女性,她的第一口三明治的一哭才如此讓我共情破防。

很難拍的另外一個技術是聲音,像真實環境的聲音,又帶着人物的主觀聽覺角度,Tina坐下來吃三明治,後面的幾個活寶在玩兒遊戲機,景深關系和聲音的遠近對應,一個難過的人,她周圍的世界依然在運轉,而無人知曉她的痛苦和絕望,聲音的真實感和表達的人物孤獨感都特别有力。

...

這場戲拍的真好啊!很久沒看到這麼接近真實情感,真實生活的好戲了!

這是編導設計的結果,不是随便就拍到,有着精心的聲軌設計,非常建議大家去聽拉片看這一場戲,聽這場戲的聲音層次,非常之過瘾,現實主義是通過影視視聽語言的技術,技巧,讓人感覺無限接近生活真實,幾乎忘記這是一部劇情片,在你相信之後,接着給你情感沖擊。

邁克和Tina的這場談話寫的特别好,編劇是個懂生活,懂人性,懂人生,懂失敗者,有同情心的人,不是慕強慕美的人才能寫出這麼動人的談話。

特别喜歡這個故事的價值觀,就是你也不用很成功,成為别人眼裡成功者的樣子,你可以追求很明确的夢想,也可以做一個知道自己每天要幹什麼的普通人,随時可以口頭fuck任何人的心靈自由。

很難演,就說演員不是用美麗的假臉來吸引觀衆,而是一張經曆生活艱辛的普通人的臉,我看的時候在想,演Tina的這個中年女性演員,在我國都很難找到,普通人臉就很難有戲演。Tina的演員演出了可信度,換一個明星臉絕對出不來的真實感。

PS,邁克真是超級暖的人,怪不得大家都愛他,看完這一集,我也非常非常想念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