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很差,深圳五点左右订票19点的,结果包场。但在影片中来了3个人·······
因为从事金融的,一直以电影来观经济,但是这个电影的微妙之处来了,一般的电影我都能分析出来经济,也可能从微观来看宏观,
然而这个电影让我没有游离出来的机会,也就是没有时间看经济。
这个电影确实近来看还不错的电影,近两年我都不敢看电影,觉得很水,去年把二战电影看了个遍,89部。
但这个电影真实大胆,不粉饰,真实的台词我都觉得是我保守了,我以为世界变了,我out了,我微信朋友圈关掉了好几年了,4年了吧,out就out吧,微信的天线关了其实挺好的,屏蔽了很多不重要的东西,也许安静下来关注内心也许就是好东西。
这个名字也还不错,也没有一定要带入看电影,也许不带入就是好的,带着辩证主义看就赢了。
的确是年轻导演,演员的词语都挺带劲儿,不拖泥带水,也的确符合一线城市的快速迭代的passion。
小孩,为何不叫一个小名,我很好奇,可能一个强大的妈妈就定格了,自己永远是强大的,孩子永远是小孩,守护就是生下来的使命。
如果非要从经济学看,M2超速印发和GDP之前的呼啸上涨,带来了一线城市的房价虹吸效应,地皮房价的暴涨,导致了很多外来打工有能力的也买不起房子,前几年的经济快速上涨,很多人筑巢期生了小孩,但又遇到很多拈轻怕重的男的,价值观不和离婚了,独自带着孩子长大,换到一个破房子里,工作又没了,奔波找工作带孩子,中等收入陷阱又来了,宏观如山倒,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有责任,一切还得靠内心强大。
这种内心不是谁都能有的,得益于她的职业-写作,而王茉莉小孩早熟也同样是源于写作,其他大人和小孩很难自己救赎自己。
写作的灵魂是思想,到什么时候都要有思想,尤其AI来临了,
所有现在拍当今的电影,背景都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社会发展太快了,每个家庭都映射着不幸福的影子,而不幸福之间互相慰藉和疗愈,能好吗?
社会啊,发展太快了,幸福太远了。
这个社会选择了效率,而放弃了公平,不幸就在攀比中来了。
要么逃离,要么......
是啊,为何总写悲观的,我们足够乐观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
罗曼罗兰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