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一秒,我才想到这个标题。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谁?
这样的电影名很好,一语双关甚至多关。从这可以联想到其他的类似作品比如《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是谁?作者不说清楚,得你自己去找。看一章,你觉得是哈桑。看到最后,你发现阿米尔也是。合上书,你又感觉你自己也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谁?看一个小时,你觉得是Shmuel。看到最后,你发现Bruno也是。最后思来想去,你又感觉那些天真又无辜的男孩或者女孩,男人或者女人身上都穿着看见的、看不见的条纹睡衣。穿上条纹睡衣的男孩全都变成了Shmuel, 哪管你是犹太修表匠的儿子还是德国军官的少爷。放到集中营里,谁认得你是谁,爸爸也能烧儿子。
标签都是别人给的,哪怕大家都一样邪恶,我穿的是军装,我就是保卫国家的战士,你穿的是条纹睡衣,你就是肮脏恶臭的jew。给你贴上标签,就不管你的真实面目。所以最后那扇铁门紧紧关闭着,始终没有打开。我一度以为,下一秒就开了,下一秒爸爸就冲进来救他了,但是没有。因为他穿着条纹睡衣,一切都被打上了标签。
对待历史,在艺术作品中不要片面宣扬。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必纠结犹太人到底值不值得洗白。谁是白的,谁是黑的?那个时候的人身上都是斑驳的。这个电影并没有洗白犹太人,犹太人在历史上应该有其罪过之处,但是重点在于,“如果你能在犹太人中找到一个好人,那么你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布鲁诺这个孩子,不是完全自愿陪Shmuel的。但是也不是因为Shmuel诱骗他。这有关乎孩子们的友谊世界,也许长大了之后很多人理解不了孩子的友情。我八岁,你也八岁,我们就是朋友。你总是饿,但我不嘲笑你,也不可怜你,我只是想让你开心,然后我们可以一起玩。你撒了谎,害我被打,但我不记仇,也不出言讥讽,因为失去你我就又变得孤单。布鲁诺选择继续和Shmuel在集中营待下去原因在我看来有三①布鲁诺自身的善良,他想帮忙②布鲁诺觉得自己之前对不起Shmuel,他想弥补③谎言。他以为集中营是电影里的“乐园”。
所以说到最后,是爸爸害了他。发现没有?从电影一开始,就不停地有人说“他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也不告诉他。大人总是这样,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隐藏事实,遮遮掩掩,以假弄真。爸爸妈妈骗到布鲁诺了吗?没有。布鲁诺一个人去探索真相了。反而爸爸妈妈都被布鲁诺骗了,“我书包里是探险书”“我最后一次坐秋千了”。
想起《超脱》里的一句台词,“人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应该先确定自己拥有做父母的资格”。
我喜欢战争的电影,因为我觉得越是战争越反映人性。这部电影很漂亮,很多镜头巧妙精美,犹如梦境。德国人淡蓝的眼睛,坚硬的脸部棱角,严肃的表情,有一种冷淡的美感。
这个结局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的生活很阳光,不曾见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