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在喜劇片的分類裡看到hello,樹先生。

有人覺得情節枯燥,畫面不幹淨,演技浮誇。我的看法其實是截然相反的。還有人說,電影太過于晦澀,沒表達出導演的意圖,我的看法其實也是相反的。情節的确沒有太大起伏,甚至可能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是這顯然不是一部服務于大衆的電影,理解的人必然在少數。

故事發生在東北(或許故事性也并沒有很強),我完全熟悉的地方,滿世界的雪,大嗓門的街溜子,以為自己是社會人的小學生。這是真實的東北農村,有像陳藝馨一樣道貌岸然的有錢人,裝模作樣幫扶“兄弟”,其實自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所謂的“幫扶”也隻不過是對别人的羞辱。他把樹當做乞丐,不知道樹其實也向往知識,尊重工作。還有二豬這種一點就着,實際上膽小如鼠的流氓,他與樹是最鮮明的對比,他的大腦是空的,完全無知的。不過好在,像小梅這樣的善良女孩也存在,她明亮的大眼睛,閃爍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倔強。樹是一定會愛上她的,因為樹與衆不同的命運,指引他去愛一個聖潔的女孩。小梅生活在吵鬧的環境裡,她聽不見,說不出,所以她遠離了塵嚣,遠離了偏見紛擾,遠離了庸俗,隻有她能接受樹并且愛上樹。至于樹自己,他的“特别”,絕對不僅僅和他的生活環境有關。一個人的瘋狂如果找得到理由,諸如鳏寡孤獨之類,那麼他一定是會被人理解的。但樹的瘋狂,很大程度上與生俱來,命中注定。生而特殊的人是不會被理解的,也不會被接納。我認為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一種孤獨與絕望。

的确晦澀,但我不懂為什麼有人看電影非要追求一個主旨中心。藝術之間的邊界并不是十分清晰,電影為什麼不能印象派呢?呈現出一種環境與氛圍,讓人深陷其中,好像走過劇情中的角色的生活一樣,生活就是生活,人格就是人格,你能給你的生活總結出主旨嗎?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是超現實主義,但我覺得是完完全全的現實主義。樹看到的亡魂,以及預判到未來,都是真真切切的,不是他的幻想。如果我作為一個觀影者也認為樹有臆想症,那麼我和影片裡的其他人有什麼分别。大千世界,相信是一種尊重。我認為樹所看到的世界,是他眼裡真實的世界,不是他的幻想。樹不是因為生活潦倒才會精神潦倒,而是因為精神潦倒才會生活潦倒。我看了很多影評,卻找不到共鳴。我知道像樹這樣的人是絕對存在的,他們生而天真純良,所以靈魂透亮,可以看見其他人無法看見之事物。

影片裡的樹先生,精神力極強。因為他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感受力,加上後天突發事故的刺激,他對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喪失控制。他好像喪失了快樂的權利,應該笑的時候,卻總是看見父親的亡魂,讓他不得不抗拒眼前的幸福。新婚之時,樹已經近似神志不清,那是他在與自己的精神世界争鬥,他想消滅那個一直坐在樹上的自己,他想消滅那個跳出了世俗的自己。但是他做不到。有人說,電影表達的是人不能把命運交在别人手裡。其實人的命運誰也抓不住,不止别人,樹自己都掌控不了自己。結婚的那一天,他就輸給了樹上的另一個自己,導緻精神世界完全崩塌。類似“半仙”的一面掌控了他的人格,他失去過日子的能力了。也失去了愛小梅的資格。小梅走的那天晚上,哥哥的亡魂告訴他,去找小梅吧,不然她會傷心死的。可樹說,她過幾天就會回來的。等到小梅回來,挺着大肚子,甚至開口說了話,電影走向了高潮也走向了結局。我的理解是,在這段停水停電,匮乏的日子裡,樹沒有去找小梅,小梅已經死了。這也印證了哥哥的那句話。從此之後,樹先生會成為孑然一身的小醜,他自己的性格泯滅了,隻剩下了樹上的那個瘋癫的自己。

真真假假,已然無味。我不僅看到農村生活,我還看到一個靈魂,比任何人的都滾燙,都明亮,人們沒一個懂,還都說他是傻子。

個人理解,不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