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和男主纽约相见第一天,回家后跟丈夫评论男主这里很韩国,那里很韩国,但其实电影最韩国的地方,是12年前女主对男主说“我要做出一番事业,我们先别联系了”。
女主的行为这么“韩国”这件事本身就很猫腻——女主的父母一个是电影导演,一个是艺术家,母亲鼓励女儿和男主约会,而编剧认为即便如此女主依然无法摆脱东亚的绩优主义的束缚,会选择为了事业放弃爱情。
这意味着什么?韩国(乃至东亚)被看成一个很小的族群,没有什么多样性,怎样的家庭背景出来的孩子长成的样子都会很“韩国”。
电影中韩国人民的单一形象,再想想美国“大熔炉”的称号,这不是一种文化的优越感是什么?
-
另外,一直被讨论的美国亚裔女演员形象。尽管对她们外貌的批评很容易招致被国内傻白甜白幼瘦审美洗脑的批评,但还是要说,我认为美国对亚裔女演员的挑选也表现了一种亚裔刻板印象我。
近年来在美国成名的几位亚裔女演员:《致命女人》的刘玉玲,《别告诉他》的奥卡菲娜,《怒呛人生》的黄阿丽,以及本电影的女主。
这些人的实力我不去质疑,她们也都很有魅力,我本人也是刘玉玲的粉丝,但是实话实说,她们长得不好看,远低于你看到的电影中白女的水平。
并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对亚女的刻板印象。我们都知道,她们的脸没什么代表性,多数亚洲女人不长这样。
再次强调,这里提到这些绝不是对这几位女演员的外貌羞辱或实力的质疑,而是说美国电影工业在挑选亚裔女演员的时候不合理的偏好,因而一定程度上使得最终成功的本土亚裔女演员的长相让亚洲人感到陌生。
-
其实欧美电影工业近年来更多地关注亚裔和黄皮肤,是一件好事。
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创作者很有可能加强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完成了对亚裔身份的消费和剥削,并进一步维护了白人文化的优越性和正统地位——这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是真实发生的,并且是不必要的,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