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在毫无逻辑。逻辑是真实感的基础,超出逻辑是需要理由的。坐在旁边的旁边的前妻说,校长知道自己女儿害了王传君女儿,还继续雇佣王传君在身边,脑子不好,这就是超逻辑。其实第一场霸凌戏,保安被骂走,本身就很荒谬,只因为对方是校长女儿?看过听过的所有校园霸凌都是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才是真正的校园霸凌!大人遇到这种小范围霸凌通常都是会阻止的,喝断是常识。这是现实中的真实。但这位毫无正义感和起码良知的保安片尾竟然还踢倒了王传君,这是它的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超越逻辑的点,观影时的观众不一定每个都能反应过来,但一定会有膈应不舒服不流畅之感,积少成多,就变成了一星。舒服二字,是艺术的最高追求。

烂在手段低劣。我很能理解导演拍大段霸凌场面的用意,他希望以此激起观众对霸凌的恶感,怕是从纳粹电影学来的,但是这种手段很不高明,功夫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现在是拍暴力戏就暴力给你看,导演第一场霸凌是为了让后面复仇更容易理解一些,也就是它们的恶行配得上那种铁斧开瓢的报应,否则就会显得王传君很坏,比如它们只是把王传君女儿的书撕了,王就劈了它们,那就是王有问题,可现在它们把王女儿虐s了,王传君的私刑就是正义的,这是导演的用意,导演是站在家长一边的。但让人恨有很多种办法,最常见的其实就是展示结果忽略过程,《素媛》北野武的电影里,都有类似用法,这就是留白,再残酷也不如观众想象出的残酷,太超越观众想象的也就是不必展示的。《辛德勒的名单》里军官塔楼随机狙人,画面不血腥但手段残忍,让人提心吊胆,这是高明的适合电影的手段。这片子实实在在拍了多场虐待戏,导演没有别的办法让观众恨校长女儿,只能让校长女儿演坏人,所以从她出场第一个镜头就符号化了她的坏人形象。总而言之,多场暴虐,超越了观众底线,起了反作用,观众终究不是来探测自己的罪恶下限的。

烂在内容空洞。半小时过去了,还在找失踪的学生,霸凌其实是本片的引子,内容主体是一起????sa案破案过程,如同误杀,全片都在找凶手,而对霸凌的原因,尤其霸凌对当事人的伤害,对家长的影响,都毫无描写,开场张的女儿被欺负,对她母亲的影响是她去求校长转班级,一下弱化了霸凌事件,重拿轻放,毫无力道。可这起案件本身又不那么吸引人,破这种案子需要被关注吗?我当时想法是破不了才好呢,这种渣子就当是天收了,情感上没有吸引力,理性上因为影片人物很少,王传君又莫名其妙的被当做真凶,直到最后成了真凶,毫无悬念,要么她妈要么王传君,到后面知道王传君是为女儿报仇,故事已经毫无吸引力了,剩下再怎么拍都是空虚抒情,这就解释了片尾那些大段的慢动作。而且收尾反转非常破坏立意,全片s人最多的反而成了那个被霸凌的小女孩,她9岁弑父,中学联合好友家长主谋s同学,尤其最后的一笑,人物彻底摧毁了,逻辑上小女孩是主谋,她怎么会需要被送走呢,王传君还把她妈妈给举报了,就…一塌糊涂。

烂在匠里匠气。电影导演有一类是天才,比如老塔,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天生会拍;还有一类是后天玩命学,也能学会,比如第四代第五代;最麻烦的是毫无天赋还玩命学有命拍的,就像路边理发店的学徒,他每次出手都有理有据,但每次出手又都一言难尽,还总能分到客人,本片就该归到学徒电影范畴,导演每次意象的使用,或者反转的设计,都能理解他的用意,一板一眼,但就是透着蠢笨,比如开场突然膨胀的白鸽,到最后片尾白鸽自由飞走;比如被霸凌小女孩设置成无法发声的哑巴;比如全片凑不出一个完整家庭;比如校门口反复出现三次的发传单的家长;再比如方老师在校门口劝解王传君时突然上了校长的车;包括废弃公交车上捡起一个灭火器突突就是喷,以制造一种迷雾效果…蠢笨!所有设计都让人一眼看出是设计,这就是匠气。顺着电影的纹理布满匠气,或许也能忍受,本片更根源的烂是匠气主导了电影:导演知道什么时候要上工,而不是电影到了上工的时候,意志先行,就变成了强迫,内行看着这些学过的东西觉得无味,外行看着这些突然的东西觉得费解,所以前妻说“就像炒了一锅调料问你香不香”,这话内在道理即如此。

烂在表演零碎。吴镇宇港普很普通,也不配音,突然又和同事说粤语,很突然。吴镇宇开头在发癫唱白脸,突然又变成自己给自己找台阶的可爱的人,他殴打自己儿子时,动作设计真的很多余,不如扇耳光,吴站着扇儿子耳光,而且只扇一面,一直打一直问,还拍不拍,还拍不拍,儿子不说话白眼盯着吴,这样儿子才好执迷不悟,继续逆反。现在大段莫名其妙的打斗,难道是让观众从父子畸形教育方式中看到动作戏的快感?这一点包括王传君和张钧宁打架上,王传君竟然抱摔张?让我瞎吧~这种流俗的动作设计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情境和对手双方的情况呢。吴看着王下坠时的惊恐表情,我都笑出声了。里面所有表演都因为多机位而支离破碎。

烂在制作粗劣。这一点或许很个人感受,仅做记录。影院里明显听出蔡明老师的配音,有些地方比如进出屋拿钥匙时的声音很出戏,一惊一乍的动效可以用离奇二字形容,整个画面也很低劣塑料感,调色很行活,写满做作浮夸,综合内容,怀疑这是不是创作者缺项目了,强行仓促扶上马开机。市场效果上看是得逞了,但陈氏电影的名声是再滑一档,钱包越来越鼓,名声越来越臭,哦,原来是内地王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