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长月初相识

说出来自己都不信,一开始我只是个路人。巧就巧在去年年中刚去过敦煌旅游,期间观赏了沉浸式真人表演《又见敦煌》和莫高窟壁画,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对那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非常有好感,回来后还自己买了好多资料研究了一下。所以今年年初在某个平台上看到长月烬明的定妆视频,一眼就梦回敦煌壁画。当时对长月烬名完全不了解,不知道是个什么故事,也不是剧里任何演员的粉丝,没抱太大期待。19年直至长月播出前这段时间,我对仙侠剧一直是失望和抵触的态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就因为定妆视频,我决定一定要看这部剧,哪怕故事不行,制作不行,看美丽的服饰养养眼也是好的,算是始于颜值吧。后来工作忙就完全忘了这回事儿,也没提前预约,4.6 看到开播信息,就开始跟着排播追了。

一入长月深似海

万万没想到,一入长月深似海。追着追着我惊喜地发现,长月居然不是那种徒有其表的营销诈骗剧啊,内容可比外表精致多了,可以说是秀外慧中的典范了。越追越激动,作为一名思想成熟,有审美最求的成年观众,这些年被流水线复制品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的自尊和自信刷地一下崛起,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回想:被摁头吃了这么多年糠秕,终于等来了满汉全席,长月是我应得的!

先说下整体印象的对比:

宏大的世界观不少见,少见的是能用完美的逻辑和大量细节支撑起来的宏大世界观。

曲折的剧情不少见,少见的是编剧敢于在一部大体量仙侠剧中用草蛇灰线的手法伏脉40集,横跨四条时间线,最后关头才优雅从容地收拢闭环。根据我的观剧经验,这种手法常见于悬疑剧和刑侦剧,非常考验观众耐心和思考能力。

猎奇的形象不少见,少见的是神话形象不再仅充当个背景设定或工具,而是贯穿全剧牵针引线的剧眼,而且形象丰满,立意深刻。在这里,神话中的神和魔都得到了他们本应有的尊重。

迎合观众的剧不少见,少见的是敢于挑战观众和颠覆观剧习惯的胆量和自信,不惧被部分观众弃剧。

题材的创新不少见,少见的是在烂大街的题材下,进行多维度的创新,最终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特色,在一潭死水的仙侠剧里激起千层浪。

文化的创新也不少见,少见的是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将神话,宗教,哲学,儒家等关键思想和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树立起相当高的格局,激起深刻的文化共鸣,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以上是我观完全剧后,在这三个月中慢慢琢磨出来的意味。重刷过程中也扒了一些细节,证明我所言非虚。就不一一来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感兴趣的uu也可以对号入座。

1. 第1集二代出场时的龙车,虽没见过,但脑子里是有这个概念的,印象大多来自楚辞。屈原在九歌和九章多篇中描述过“龙驾”“乘龙”“驾青虬”“骖白螭”这样的画面。特效做的很细节,似龙似麒麟。“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这些以前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事物,瞬间就有了画面。

...

3. 接下来的画面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二代追杀黎苏苏时现出了六臂法相,直接被震撼到。我不是佛教徒,也只在敦煌壁画和有佛教元素的文学作品中听说过佛家法身和法相,通常一尊佛菩萨同时拥有忿怒相和慈悲相。字面意思,忿怒相通常表现为金刚怒目的形象,去寺庙拜过佛祖和菩萨的就会注意到,佛殿里的金刚护法通常是这种形象,主震慑和杀伐。慈悲相是悲悯的形象,主渡化。

这里出现的魔神法相外形就是金刚怒目的杀伐相,而且六臂通常出现在佛教的密宗流派里,与主流神佛形象相比更显神秘。

...
魔神法相

...
敦煌绘本里的六臂密宗金刚像

而后面出现的十二神法相大部分看上去是慈悲相,更符合我们通常印象中悲天悯人的形象。全剧里唯一现出两尊法相的是冥夜战神的武尊和文尊,没有出现更多可能是经费所限,或者非剧情所需。钱都花在刀刃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很好的习惯。

...
敦煌绘本上的男女双身像

4. 仍然是第1集,魔神心脏化成的武器洗髓印,看它开屏的样子(bushi),是不是像个倒覆的莲花宝座?莲台也是佛教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佛菩萨讲经的时候通常是坐于莲台上。而倒覆的莲台,我觉得一方面是在表明他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表明他的立场。

冥夜在炼化洗髓印时对它的评价:阴邪其表,中平其质,可炼化。这可是魔神之心啊。大哭,冥夜是懂魔神的!我猜这也是冥夜有信心在自己身陨后布下万年棋局去争取澹台烬的原因。神的境界真的不一般!

...
敦煌绘本里的五身飞天环绕金乌

6. 再往后来到质子归国,船上赏舞那段,因为罗云熙那段眼神戏杀疯了,我前两遍完全没有在关注别的。第三遍的时候才觉得那段舞的配乐真不错,舞蹈形式也挺特别。再仔细一看,真的好像胡旋舞。胡旋舞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盛行于唐朝的一种旋转性民间舞。伴乐多以打击乐器为主,弦乐器,管乐器为辅。充满异域风情,也很符合夷月族的设定。而且仔细听伴乐,可以明显判断出其中有管弦和击打乐器的音色。但这个判断太主观了,我又验证了一下,于是翻出了这个:

...
夷月族舞蹈

伴乐使用的乐器也有细节。但这个场景下乐器特写很少,且很难截到清晰的图片,一眼看去,大概认出箜篌,竖笛和琵琶,和绘本里胡旋舞图上使用的伴奏乐器部分一致,都属于传统乐器了。眼尖的朋友可以再扒一扒。

8. 般若浮生的剧情安排我个人觉得是最彰显编剧实力的部分。不仅仅是般若浮生对于整部情节的衔接,更因为整个副本都萦绕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和浓郁的佛教氛围。不管是十二神,还是里面的隐喻故事,还是剧情本身的走向,都在烘托这样的气氛。我之前写过一个剧评,里面涉及到这部分,就不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翻一下:

关于长月烬明的一些碎碎念(长月烬明)剧评 (douban.com)

9. 相信冥夜与桑酒婚礼上的青鸾车驾也惊艳了不少人。传说中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仅次于凤凰的神鸟,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常把它当作幸福佳音的使者。甄嬛传里,大橘接后妃侍寝的专车就叫凤鸾春恩车,但相对于青鸾本身的意向来说,这个名字实在露骨,大橘的品味着实让人疑惑,也许更让人疑惑的乾隆农家乐审美就是继承自他爹。还是喜欢李商隐的“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而般若副本中的青鸾车驾完全营造出了这种超脱世俗的唯美氛围感,活脱脱一幅“侍青銮以云耸,夹丹辇以霞飞”的神仙画卷。

...
敦煌绘本《迎宝图》

先写这么多吧,时间精力和个人认知水平都有限,但以上已经足以证明,长月烬明真的是一座宝藏,越挖越有。

...

一时不知道该心疼长月制作团队还是心疼长月观众。长月是难得一见的优质作品,制作方没有把这些花了时间心思做出来的细节向观众详细披露,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儿,宣发。。。就不提了,真心建议死????和它的宣发自己爬上耻辱柱,非必要别下来丢人现眼了。

我后续有新发现的话也会持续补充进来,同时也希望会有更多爱长月的朋友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把长月挖个底儿朝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