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态度 一种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壶老酒 一部电影 一个知己,文章原创,欢迎品影。

谈起茶楼,那必然少不了说起茶楼里的点心,那晶莹剔透的虾饺,甜而不腻的马蹄糕,松软流沙的奶黄包,软糯弹牙的金钱肚,夹杂着荷叶清香的糯米鸡,再来一壶煮得沸腾滚烫的热茶,就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享茶点,品茗茶,只是茶楼功能的一小部分,而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你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三教九流,富贵显赫,在这里,你能听到各种奇闻轶事,骇人听闻,匪夷所思。

一个小小的茶馆,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更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标签。

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茶馆》,就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

剧中,有精明处世却又无力反抗封建社会的王掌柜;不屈服淫威,敢作敢当,说一不二的常四爷;清高傲慢,目空一切,企图实业救国的秦二爷;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爱鸟生活自己生命的松二爷;人老色心不死的庞太监;勤劳善良却不幸被人贩子贩卖的康大嫂等一众人物。

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之中,茶馆中的每个人物都在通过不断改变自己,以谋求在动荡与变迁中的艰难求生。

裕泰茶馆的掌柜叫王利发,精明能干,善于应酬,他秉持着父亲遗留的“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喜欢”的方法,巧妙平息茶馆内的所有争端与风波,在军阀混战的混乱时代,适时改良茶馆的经营模式,使得在所有茶馆都倒闭的前提下,裕泰茶馆成功避免了被淘汰的命运,成为硕果仅存的一家茶馆。


...

1898年初秋,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刘光第等维新人士在北京菜市口 被清廷处死。腐朽落后的大清王朝没把握住机会,彻底走向衰亡。而两年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主权。老百姓不光要忍受清廷的欺压,还要面对洋人的剥削。但是地主阶级官宦子弟,仍醉生梦死地享受着 生活。

彼时坐落于京城的裕泰茶馆便是他们的消遣之地,这里除了卖茶水,也买一些简单的点心和饭菜。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之后,要在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秀一下自己的鸟。商议事情、说媒拉纤、调解矛盾、也到这里来,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也是时代的缩影。

“王掌柜是大发财,和金银财宝一起来,那你有了钱我有嘴,鼠来宝的是穷鬼。”

“谢谢您了。”

最近国内局势得很,王掌柜便贴了张条子,诸位茶客插科打诨闲谈的可以,但千万莫谈国事,毕竟这年月也不 太平,一句话说不对就得掉脑袋。

此时,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找地方坐,他们都是吃皇粮的旗人,吃喝讲究,自带茶叶。松二爷文绉绉的,性格儒懦,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性格刚直,提着大大 画眉笼,当与二德子发生口角,二个人的表现大相径庭。

“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 来来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哼,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驾吃着官响,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

二德子自然听不得这话,做势便要上去开打,这时,在里面喝茶的马五爷,一声将他喝止住。二德子眉眼一扫,马上一副媚态地上去请安,然后进入后院,跟一群人吆五喝六处理事情。


...

常四爷以为遇到志同道合者,走上前打招呼,结果马五爷冷淡地拒绝交流,起身离开茶馆。原来这位爷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要不然怎么连在营地里当差的二德子都不敢惹他呢!

刚才常四爷把洋人骂一通,马五爷不乐意听。

“哼,我呀,就是不佩服这吃洋饭的。”

“四爷,您这儿说话就留点神吧!”

王掌柜这么提醒是因为进来的这二位不好惹,他们有点像特务,常因一两句话抓人进大狱。但投机倒把卖儿卖女的事情,却睁着眼闭着眼,二道贩子刘麻子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贩卖人口。

清末除了割地,还有大量赔款,赋税高得吓人,很多农民没有活路,被逼得卖儿卖女求生存。康老汉便是其中之一,实在是没饭吃才卖女儿。但刘麻子心太黑,竟然把价格压倒了十两银子。他说【买主是大太监总管,卖你女儿当老婆,嫁过去,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我还得跟孩子商量商量啊?”

“我先把话跟你说明白了交代明白了,过了这个村可没这店,耽误了事,你别怨我。”

“诶。”

康老汉叹着气出门,穿着讲究的秦二爷走进门,王掌柜赶忙上前行了个大礼,招呼着往里面坐,这位爷可是富甲一方,在京城有不少的地和产业。王掌柜的这个裕太茶馆,便是租着秦二爷的店面。他自然得伺候好了,要不然明年租金就得上涨。


...

两人正聊着,一个乡下丫头伸手拿桌上的糕点,秦二爷下意识想掏钱,但想了想让王掌柜轰出去。常四爷见不得他这般作态,便要了两碗烂肉面,让衣着破烂的母女俩去外面吃,先把肚子填饱。

如今这世道已经变成这样,常四爷也不由得心痛。

“我看啊!这大清国,是要完呐!”

常四爷刚说完这句话,整个茶馆立刻鸦雀无声。倒是秦二爷被这话刺激到,起身对其抱拳行礼。

“ 自己打算把城里的买卖,乡下的地全给卖了,把本钱都拢在一块儿,开工厂!靠实业来救国,开个大工厂,那才能抵制外货,国家才能富强。自己要救的不是一个穷人,而是千千万万的穷人。”

“二爷,您这合着就是要把产业都出了手,专门为了别人,您就不顾您自个儿了吗?”

“为了别人,您就不顾您自个儿吗?”

“你不懂啊!只有那么样,国家才能够富强。”

然而有秦二爷这种大无私者,也有以权谋私者,刘麻子提及的大太监庞总管,便是“各种翘楚”,仰仗慈禧太后恩宠,巧取豪夺,甚至买妻买子。

不过要不说刘麻子是京城出了名的二道贩子呢,给康老汉十两银子,却问庞总管要二百两银子,常四爷见不得这种买卖,又不想得罪庞总管,于是起身拿鸟笼,叫上宋二爷,打算出去逛逛。


...

但一旁两个当差的灰衣人,却伸手将他们拦住。

“怎么了?”

“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我?”

“恩。”

“我爱大清国,我怕它完了。”

“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什么!我... ”

“我听见了,他是这么说的,他是说呀...”

“啊,走!”

常四爷这人性格刚强,打算跟他们去衙门对峙,松二爷不敢替他说话,畏畏缩缩地跟着当证人。

他们一走,康老汉便带着女儿康顺子见庞总管,刘麻子也不废话,赶紧拿出契约,“签字画押”。卖身契一签,父女俩抱头痛哭,哀叹t命运不公,可如今这世道,平头老百姓哪家的命是好命。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只能嫁给糟老头子求生存。

“啊.....!”

“怎么啦!这是...”

“怎么啦!”

“水水水!”

“麻子,我要活的,我可不要死的。”


...

可这乱世之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如此凄惨,吃皇粮的、吃洋饭的、吃官饭的、作奸犯科的、一个比一个活的滋润,吃的是人血馒头。比如之前提到的二德子,他来茶馆是为了和事,张宅的鸽子飞到李宅去了,可是李宅不肯还回去,就为了这么一件破事儿,请二德子和和和事佬黄爷从中调和。要知道茶馆的花销和上下打点的钱就不止这十两,穷人的命还不如一只鸽子,大清朝如何能不完?

“腐败透顶的大清朝被革命党的烈火包围着,果不其然,它很快就完了。”

时间往后调十年,清朝灭亡,我们来到民国。

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割据,时时发动内乱,赵打钱,孙打李,赵钱孙李乱打一气,就是不讲理。一堆一堆地给洋人老爷们送钞票,买枪买炮,老百姓可就遭了秧,粮食牲口全被大兵抢光,跑得慢点的还会被征壮丁,日子比以前更苦。

北京城的大茶馆生意惨淡,已先后相继关了门,王掌柜的“ 裕泰茶馆 ”是硕果仅存的一家。可是为了避免被淘汰,它已经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她的前院仍然卖茶,后院却改成公寓。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也都被拿掉,代以时装美人,各国旗帜,香烟公司的广告...莫谈国事的纸条保存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不过,最大的变化还是王掌柜娶了媳妇王淑芬,对了,还有个儿子大栓,多两张嘴,生活吃紧。时不时地还要应付那些兵痞,破破财免免灾。

“揍他妈小舅子!”

“快给添点!”

“我要是还有一块,您把我房子给烧了。”

“他娘的,去!”

“去!”


...

王掌柜那叫一个恨啊,但也没有胆子跟大兵叫板。这时,算命先生唐铁嘴走了进来,热情地打招呼,清朝末年,他还挺酸,老来茶馆蹭免费的茶喝,因为抽大烟没人待见他,王掌柜也不想让他多待。但如今,唐铁嘴似乎是混得不错,都穿上绸子了。

原来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是碰运气,时兴算命。唐铁嘴的生意莫名火爆,有钱喝茶,还想租公寓。但王掌柜不愿意租给他,毕竟抽大烟是会惹事端的。然而唐铁嘴说自己现在不抽大烟了,改抽白面。

“大帝国的烟呐,是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啊!。”

“不小,不小,不小。”

王掌柜把唐铁嘴打发走,门外却进来一位熟人,常四爷提着一大串腌萝卜,两只鸡,走了进来。当年吃皇粮提笼架鸟的旗人,也就变成了农民,他调侃自己,现在可是坐不起这样的茶馆喽。

这时,松二爷也走进来,穿得很寒酸仍提着鸟笼,人老了很多,身子骨也不利索,跟个怨妇似的。清朝还在打时候,旗人啥也不做就能吃喝不愁,现如今到了民国,自己拉不下脸来做下人的活儿,每天只能挨饿,但即使这样也要保留一份体面。

“还是黄鸟吧!”

“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

“来,看看,看看。”

“看看,看看。”

“你看呢,瞅瞅,多体面呢!”

三人正在观鸟门外又进来了两人 —— 吴祥子、宋恩子。戊戌年间,常四爷就在这儿说了句“ 大清国要完 ”,就被这二位差爷抓了,坐了一年多的牢。从牢里出来,他就参加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仗,可闹来闹去,大大清国到底是完了,不过该亡。如今常四爷因卖菜挣钱,凭力气挣饭吃,不寒碜。


...

反倒是吴祥子、宋恩子,没皮没脸,活得滋润,有皇上的时候,他们给皇上效命。有袁大总统的时候,他们给袁大总统效命,现而今,军阀混战,谁给饭吃,给谁效命。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可都有洋人撑腰!他没洋枪洋炮,怎么可能打起仗来呢?”

“你说得对,四爷,咱们走。”

“再见吧,二位!”

吴祥子、宋恩子可不是来喝茶的,他们来抓人,茶馆后面现在不成公寓了吗?住着几个学生,他们寻摸着进去抓几个交差,换点津贴花一花。王掌柜自然不能坑租户,这年头被抓会掉脑袋的。于是。在二位差爷的威逼下,他同意每月上供。

话音刚刚聊完,刘麻子走进茶馆,自顾自地倒了杯茶喝。如今战乱不断,有人卖儿卖女,也没人再买了。他二道贩子生意凉凉,日子自然也穷困潦倒。不过,今天有俩客户,刘麻子指着这桩买卖盈利,他们都是战场上的逃兵,把枪卖了几块钱大洋,想拿这笔钱拖刘麻子给自己取个不错的俏媳妇。

正聊着呢,吴祥子、宋恩子突然凑上来敲竹杠。他们发现兄弟俩是逃兵,打算勒索一笔现大洋,钱重要还是命重要,但凡不傻的,都花钱买命。然而,生意刚谈妥,抓逃兵的执法队突然冲进来。

“报告官长,我们正在这儿盘查个逃兵。”

“就是他?”

“是。”

“嗯嗯,就是他。”

“就地正法!”

“哎呦,我冤枉啊!长官,我冤枉。”

买卖人口的二道刘麻子,这天死在茶馆前。


...

人群中的看客里,有个女人正是经刘麻子卖出的。女人名叫康顺子,当年被卖给大太监庞总管,大清亡后这阉人靠着巧取豪夺的资产,依然滋润,不过后来被侄子活活饿死,康顺子也被赶出来。男孩是这太监买来当儿子的,如今叫康大利,母子俩相依为命,希望能跟王掌柜讨一口热饭吃。

王掌柜自然不想再养两张嘴,盘算着怎么拒绝,谁知媳妇王淑芬竟然出来,一口把事情答应下来。

“那要是马上找个事儿可以不太容易。”

“我留下她了!”

“她能洗能做又不多要钱,难道我不是内掌柜的。”

“当初我是在这儿被卖出去的,现在就拿这儿当娘家吧!”

“大力,见见大婶。”

“大婶。”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此时,北京城被国民党统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死你也得掉层皮,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不说,官员贪腐、剥削更甚。


...

王掌柜已经胡子花白,裕泰茶馆也残破不堪。他倒是再改良,但这乱世道,那是越改越凉,茶馆里除了莫谈国事的纸条,还有“ 茶钱先付 ”。王掌柜一开始还觉得让客人先付钱不好意思,但是没办法啊,家里这么多人,不能让他们饿着。

儿子大栓接了他的班,也娶妻生子,叫王小花。康顺子在茶馆帮忙二十多年,已经跟家人一样,不过因为儿子康大力在西山当八路,怕连累到大家。她已经打定注意,下午收拾东西也要出城去西山。

“这年头谁逃出去了,谁得活命。”

“那喝茶的不是常低声说【要活命就得上西山嘛!】”

王掌柜现在还操心不上康顺子,一心想咋改良,为了能让茶馆的生意好点,他听小刘麻子的话请了个女招待,虽然十七,但非常老练。正聊着呢,小刘麻子穿着洋服夹着皮包走进来,他子承父业,如今仍是二道贩子,但有所改良。小刘麻子觉得自己那倒霉爹,当年被杀是没后台。倘若背后有高人护佑,怎么可能被当成逃兵杀了。

如今,小刘麻子攀附上了宪兵司令部的沈处长,混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但也比他爹万恶。

“明天小丁宝在门口歪着脑袋这么一站,嘿,马上就进来二百多茶座儿。”

算命先生唐铁嘴的儿子,如今也是子承父也在算命,而且他也吸取了经验教训,攀附上了三黄道的人。这三黄道其实是大太监总管侄子鼓弄出来的。他利用以前的关系,想在西山登基复辟当皇上。

因为康顺子的儿子康大力,如今在西山当八路,他们便派庞四奶奶来茶馆,想接康顺子回西山。明面上说是回去享清福,其实是想用她来要挟康大力。

“尤她在我手心里攥着,康大力这帮八路就不敢造反。”

“您这注意高!”

庞四奶奶自封为皇后娘娘,自然不能亲自游说,于是小唐铁嘴便成为话事人,想从里面捞点钱,康顺子早就跟庞家脱离关系,自然不给好脸色,将什么鬼的娘娘骂一通,又让小唐铁嘴快闭嘴。

他们见说不通这老太太,便把怒气发给了王掌柜。

“你去跟老婆子说说,叫他跟我上西山,说好了,我送给你两袋子白面!说不好,我砸了你这茶馆!”

王掌柜自然不可能怕他们,让大栓赶紧送康婶,至于晚上小唐铁嘴见人不在,会不会真的砸茶馆。王掌柜还真说不上来,但倘若真砸了,也没办法。他们前脚刚走,小丁宝后脚上来,通风报信。说【小刘麻子没安好心,他要霸占这个茶馆,利用这个地方为沈处长监视三教九流获取情报。】


...

王掌柜目送小丁宝离去,发现街面上有人送葬,人的哭声和哀乐混在一起,听得他直难受。一晃眼,大半辈子过去了,就没过过啥安稳日。

然而这还不算完,转眼间,两个身影窜进来,吴祥子和宋恩子当年就为各路当权者当狗腿子,他们的孩子如今成为了国民党特务,仍子承父业。而且那种恶有过之而无不及,连老人家也敢打。他们此番前来是抓八路的,逼王掌柜叫康大力。当然,不交人也可以,上供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此时,小二德子进来,说【学生们暴动,得去抓人】。老子混蛋儿子也混蛋,这仨人,世代没有变过。

“我们马上就回来,交不出人来,我跟你算账,走!”

“我说你们就不怕我跑了吗?”

“嘿,老梆子,你可真能斗气儿。我告诉你,你今儿跑到阴曹地府去,我这也把你抓回来,呸!”

“走!”

王掌柜知道今晚不是茶馆能不能保住的事情,再留下来也得没命,他让儿媳带着孙女出逃。一家人在西山团聚,有康大力的八路军保护着,至于自己,就算是死,也要死在这茶馆里面啊!儿媳妇知道公公的脾气,再不舍也只能出逃,儿媳妇带着孙女离开,王掌柜成为孤家寡人,他想不明白这世道怎么就不能让人好好活着呢!

也正是这时,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与之打招呼。他岁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曲,依旧很硬朗,常四爷刚坐下,门口又进来一位,竟是秦二爷。当年三位都是气宇轩昂,如今却成了耄耋老人。

而经过半个世纪的乱世折腾,都变得一穷二白。秦二爷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开工厂,可好不容易开起来,没几年就被当权者夺了去。夺过去就夺过去,你好好把工厂开下去也行啊!可前两天,秦二爷去天津看,发现工厂早就被拆了,他们把机器拆掉当废品卖了,他的心都在滴血啊!


...

“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告诉他们,秦某人七十多了,还剩下口气的时候,才明白过这点道理,他是个天生来的笨蛋。”

秦二爷心里苦,王掌柜心里也不好受,倒起苦水。

“ 自己跟秦二爷、常四爷不一样,秦二爷财大业大,一辈子都想事业救国,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自己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作揖,只盼着孩子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为了让茶馆开下去,开公寓、添评书、添招待、人总得活着?他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活着。没干过缺德的事儿,也没干过啥伤天害理的事?结果什么娘娘、小刘麻子、沈处长偏不让他活。”

“就那帮狗男女们,他们可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干嘛就不准我吃窝窝头啊!谁出的主意?”

“咱盼啊,盼啊,,就盼着谁都讲理!”

“哎!”

“谁呀,也别欺负谁!”

然而在这个世道,能活着就不易,又怎么能活好,常四爷的朋友松二爷性子软,谁也不敢得罪,临死前穷困潦倒,连棺材也买不起,他给操办的。可到头来,自己没钱买棺材,只能捡纸钱先预备着。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

“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咱们自己,您把那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仨那个老头子的吧?”

“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

“一百二十吊..”


...

撒完了钱,秦二爷和常四爷颤颤巍巍地离去,他们都很清楚,这一别,就是永别了。王掌柜目送着两人离开,仔细环视了一下茶馆,将纸钱又捡起十几张,望天上一撒为自己送行。

这天,裕泰茶馆的王掌柜。在后院里上吊自杀。

这是谢添导演1982年上映的电影《茶馆》,改变自老舍先生1956年创作的同名话剧,结构上后上分为三幕,每一幕写一个对应的时代。

形象地说明旧中国灭亡,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反正我看的过程中一直在回顾高中学的历史。现代文学家曹禺评价《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现代作家王蒙评价《茶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现代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评价《茶馆》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第一流作品中最前列几个之一;不知名影视品影不敢妄评,只能说很好的作品,最可悲可叹的人!

1956年3月29日,焦菊隐和夏淳导演首次将《茶馆》带到北京人艺的话剧舞台上,首演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人艺的“看家戏”。谢添在拍电影版时请的也都是北京人艺的演员,而且饰演主要角色的都是当年人艺的台柱子。所以电影拍的有话剧腔,但看的人有滋有味啊,这些老艺术家,真的是把角色给演活了,反正我是看完电影以后,真的想有机会看看话剧。

《茶馆》一共70多名人物,有名有姓50个,这些来自三教九流,每个都被写得活灵活现,说实话,我是真好奇,老舍先生是咋写出来的?然后我发现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


...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用答复的方式说明了《茶馆》是怎么写的?】

问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老舍先生的回答是;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然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年来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人物。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是十分懂政治只 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的生活上的变迁,反映时代的变迁,我就侧面的透露了一些政治消息了么。

问 :您是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和剧情的?

老舍先生的回答是: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方法(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远。

(二)次要人物父子相称,由同一演员扮演,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人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连贯下来的。

(三)我设法是每个角色说他们自己的事,厨子要像厨子,说书的要像说书的,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要和时代结合起来。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 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的玩艺儿都得连根烂。”“娘娘到!”

人物虽各说的,可是又能帮助反应时代,就各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看见了一丁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是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 交代了他们的命运。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问 :请您谈谈您的语言吧!

老舍先生的回答是:这没有多少可谈的,我只愿指出:没有生活、即没有生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的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给这里夸大一下,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大帝国的烟呐,是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啊!”一个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同时,我叫他 说出那帝国主义是多么狠毒。既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 你那嘴呀,比我的还花哨呢!” “ 我可不光靠耍嘴皮子,我心眼儿摆的正。”

王利发看似成了时代的赢家,其实不然,他只是被时代拖拽着前行,同时也在默默忍受着被迫前行的无力与痛苦。无论盛世还是乱世,他都不得不承受着别人的剥削与敲诈。在生意惨淡艰难经营时要“孝敬”点茶钱给巡警以谋求平安;为保生意而不得不给特务宋恩子送上一点“意思”。

他同情弱小,明白“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同时又是自私的,别人剥削他,他转而也在剥削别人。他既不涨工人工钱,也不愿请人。面对妻子招揽命运的悲惨的康顺子一家为茶馆干活,只提供饭钱不给工资,他想到的只是“ 一添就是两张嘴。”

王利发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底层百姓,受尽生活的折磨,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只为能在时代中获得一席生存之地。

秦二爷在最后一幕说过:

“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听完这段话,我觉得关于人生的道理讲尽了。

要知道,有的人,仅仅活着就拼尽全力。

...

我爱咱的国,可谁爱我啊!——常四爷

多年后老舍先生投湖之前,心中是否回荡的这句话呢?

还有最后那场戏,于是之老人建议改成三个老头话沧桑,撒纸钱,上吊。这样一来比起原著,更加烘托了悲剧的氛围。尤其是常四爷那嗓子“我爱咱的国,可谁爱我啊!”,直击中国整个历史时代。想想之后的文革.......

正是这些细节,这些人,这些话,构成了茶馆的伟大。可以说,茶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剧,也是中国戏剧在国外演出所收获评价最高的剧。

直至今日,常四爷那句话依然声犹在耳。

在这个时代,一粒灰就能压垮一个人,我们艰难生存、负重前行的意义是什么?


...

有人说是为了父母,有人说为了孩子,有人说为了金钱,有人说为了名利。

但我想,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偶然性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但都将必然走向同一个结局。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能拥有什么,创造什么,而在于我们能够忍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痛苦与幸福、平庸与孤独,并依旧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三毛说:“我们还年轻,长长的人生可以受一点风浪。”就这样热切地活着吧,去忍受也是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